客戶最終會不會買單你的產品,會不會續用你的產品,看的是你能帶給他什麼價值,而價值不見得是軟件所提供的,可能是你的其他服務所帶來,而也因為他喜歡你的服務,所以才買了你的產品,所以在做雲服務時,不要只想著系統能解決什麼問題,應該去看看你的目標客戶們,他們真實的需求是什麼。
[Cloud Computing]亞洲商用軟件雲端之路仍漫長
- 5013
- 0
- Cloud Computing
- 2013-01-10
客戶最終會不會買單你的產品,會不會續用你的產品,看的是你能帶給他什麼價值,而價值不見得是軟件所提供的,可能是你的其他服務所帶來,而也因為他喜歡你的服務,所以才買了你的產品,所以在做雲服務時,不要只想著系統能解決什麼問題,應該去看看你的目標客戶們,他們真實的需求是什麼。
[Cloud Computing]雲端服務的挑戰之三-一定要搞個粉絲團嗎?
如果你真的打算經營粉絲團,那把定位想清楚,也要找出你的目標族群,並以提高「目標族群的粉絲數」與「互動程度」作為基本的指標,並花時間優化你的content,才有機會讓你的粉絲團成為一個你期望中的樣子,粉絲團的操作有很多注意事項與手法,不過本篇重點並不在這,就不在此贅述。
回到開頭的問題,搞雲端服務一定要建立粉絲團嗎?這個答案是否定的,粉絲團可以是個行銷管道,也可以是一個服務管道,但不是雲端服務做行銷、做服務的唯一選擇,若你對粉絲團有個清楚的定位,那投入又何妨,若你對它的定位不清楚,那我建議你花些時間了解,或者不要浪費時間在這上頭了。
過去兩年很多廠商都以為將產品直接放到VM中移到雲端就會有商機,但這顯然沒有想清楚他們的商業模式,不過也因為傳統的管理軟體公司本來就不是那麼擅長搞網路事業,在維運經驗上相對不足、在多元訂價的結構上也相對沒經驗、同時可能也過度仰賴過去的銷售/服務模式,一時之間仍以過去的思維在思考雲端的世界,但雲端運算這個詞顯然害人不淺,我們應該停止思考技術性的議題,而著重要服務上,技術是工具,但關鍵還是服務的本質。
如果說不出你的雲端服務的價值所在,那跟一般產品一樣,他並不會因為掛了「雲端」兩個自而變得特別值錢,如果沒有看透這點,那你還是一樣在跟風,並不是真的想搞這個business,所以要搞雲端服務,第一關,先想想「你的價值是什麼?」,這個問題答不來,貿然發展都是危險的。
試想,若今天我們只是將產品放到雲上,但各種工作仍沿用既有的模式會出現什麼問題?你只是在賣一個放在雲端的產品,你一個月只跟客戶收取本來費用的1%,客戶要租100個月才會打平本來的收入,但你的業務員們還是要到府銷售,你的顧問們還是要到府服務,你的產品佈署要能支持多元的客製需求,你的call center仍然要建立,唯一減少的就是你不用到府去裝機,在成本與本來相差無幾,但你的收入卻縮水了很多,你若告訴你的老闆這件事情,相信他馬上會要你滾蛋。
這兩年來雲端運算始終還沒找到著力點的原因,大家一味的追技術,把雲端運算講的太過神奇,一堆大企業紛紛投入雲端運算這個市場,結果搞出一堆IaaS的服務以及透過虛擬化包裝出來的「產品」上市場應急,但真正做出成果的卻屈指可數,這是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忘了一件情,那就是對客戶的「價值」這件事,過去我們思考新產品或新服務時,我們往往會先思考我們的目標客戶到底要些什麼,然後發展合適的產品,並推出給我們的客戶,但不知怎麼搞的,雲端運算出來後,一堆公司就像是無頭蒼蠅一般,未曾仔細思考對客戶的價值就一頭栽進去了,心裡還會安慰自己「用了這個服務,初期成本就下降了,客戶應該會喜歡。」、「可以按月計費,多貼心阿,客戶一定會滿意。」,但你的客戶只問你:「你這產品跟過去有什麼兩樣?」,一句話就足以打垮你了,客戶在意的價值,跟你想像的是兩回事,沒有滿足客戶的需求,做出來的東西自然不會有市場。
[Cloud Computing]為何成功的商用SaaS廠商這麼少?以Salesforce為例
Salesforce的的營銷成本過高進而蠶食了利潤,或許在往後幾年大家對於雲服務的接受度更高了,也就是市場逐漸成熟了,那這一塊的費用比例可能就能有效降低,用戶數也得以海量成長,最後甚至可超越了SAP與Oracle。
我個人覺得Salesforce還在往成功的路上,仍未真正成功,他掌握了可獲利模式,但未真正擁有成功的獲利模式,仍在靜待市場自然成熟,而本篇我僅從成本結構做個探討,說說我自己的想法,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討論。
[Cloud Computing]假雲、真雲,到底要不要用雲?
這一段落中其實還談了好幾個問題,但我記憶所限,不能全部記得,而其實這一段落中我希望大家思考的一個點就是,「雲端運算到底帶給我們什麼?」,因為我們在談論問題的時候,其實關注的點是「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可以帶來什麼好處?」,而不是雲端技術本身,只要能解決我們的問題,為我們帶來益處,那就夠了,所以我下了一個結論,其實「雲不雲不是重點,重點是服務本身」。
[Cloud Computing]ERP該不該上雲端?
要談ERP上雲端這個問題前,首先要了解ERP在企業內部到底扮演什麼角色?不管是Oracle/SAP,目前並沒有計畫把它們的ERP系統上到雲端,而是讓週邊的系統上雲端與ERP作結合,而不是直接把ERP上雲,主要原因我大概整理如下:
(1)ERP主要針對企業內部流程,面向內部用戶
(2)ERP處理企業重要的基礎資料,包含生產、製造、財務等內容,其他系統仰賴ERP所提供的資料,多數系統會跟ERP作整合
(3)ERP的規模分很多層,有適用於5-10人的小型ERP,也有面向10,000人以上的超大型ERP,功能面與複雜度差異非常大,愈大型的產品面向愈大行的用戶,而這些用戶企業內的流程通常差異很大,企業內部的系統整合狀況更是錯綜複雜
(4)ERP可能需要較高的客製彈性與快速的回應速度,這對網頁程式來說是有瓶頸點的
[Cloud Computing]Amazon事件後續
在設計時會使用Chaos Monkey來做錯誤模擬,這個概念也蠻有趣的,一般來說我們在做系統時的測試案例大多會包含正常狀態與異常狀態,很多時候測試異常狀態大多只是針對『這個異常狀態所呈現的結果』,如果相符,那這個測試案例就pass了,但在雲端的世界,測試案例除了要涵蓋每個comnponent失敗時的狀態外,也該針對此有更多的設計,例如自動回復機制、人工回復機制等,如何讓使用者的downtime縮短、甚至不發生,將是每個雲端服務供應商最大的挑戰
[Cloud Computing]亞馬遜雲端服務當機事件
這次Amazon的事件恰恰就是Availability的議題,而Availability代表的是服務的可獲得能力,當我想存取這個服務時,他是不是活著?有沒有當機或者斷線?而這也是目前雲端廠商比較敢提出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的部分,Security跟你的系統管理與程式有關,Performance跟你的程式寫法、環境設定、使用者端的頻寬等有關,所以雲端廠商不太可能會提供SLA,而已Amazon EC2的SLA來說,他的標準是99.95%,也就是一年365天中,有99.95%的時間你的服務是活著的,在這樣嚴苛的標準下,只要你的服務掛了一天就算是不滿足SLA了,你可對Amazon索償,但索償不代表他會賠償你服務掛點這段時間的任何營業損失,而是他會跟你收較少的錢或者讓你免費用一些時間,以這次的案例來說,Foursquare掛了兩天,因此流失掉多少客戶或者掉了多少客戶滿意度,這些都是無法跟Amazon索賠的。
[Cloud Computing]第三屆中國雲計算大會
[Cloud Computing]Salesforce.com將併購社交媒體分析平台Radian6
過去我如果在部落格上評價了一個產品,有興趣的人會在搜尋引擎上查詢到我寫過的文章,觸及的人都是本身對這資訊有興趣的人,但在Facebook上,我按了個『讚』,看到的人就是我全部的朋友,而這些朋友中如果又有1/100的人也感興趣,按了『讚』,這種持續擴散的效果非常可怕,而且這樣的資訊是別人主動貼到我的最新動態上的,一改過去Pull(主動搜尋)為Push(按讚就貼在你留言牆上),在行為面上已經是非常大的改變,所以今年的IT重點議題,除了Client computing(smartphone、平板)、Cloud computing外,Social network也成為亟需關注的重點
[Cloud Computing]全程電子商務
結合了SCM+ERP+CRM+EC等方案,期望以SaaS的模式提供中小企業一體化、完整的服務,這樣的構想是由使用者角度來思考了,這是一個可能有助於SaaS推動的做法,但目前仍在接受市場考驗中,畢竟其複雜度遠高於傳統的ERP業務,在管理層面,必須要清楚的思考系統彼此間的關聯性與流程串接,在技術層面,則必須要更重視系統整合能力(內外部)。
[Cloud Computing]Google Cloud Connect for Microsoft Office
Google使用相信網頁才是未來最主流的平台,因此一路上的發展都以網際網路的服務為主,這與微軟偏重在桌面應用程式開發差異很大,而當兩家公司都有各自的Office工具時,必此的競爭就此產生,但Office仍是主流,Google Doc雖吸引了一群粉絲來使用,但仍難敵MS Office長年建立起的使用者體驗,要吸引這些死忠的用戶來使用Google Doc就變得更加困難,更甚者使用Google Doc的用戶還可能因為協同工作者使用的都是MS Office而放棄使用Google Doc,這邊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個Team裡頭,有五個人都使用MS Office作為文件撰寫工具,剩下的那個人有可能獨自使用Google Doc嗎?我想這是不太可能的...
[Cloud Computing]行動+雲端,形塑雲端未來趨勢
根據Juniper的報告指出,過過行動+雲端的市場不過$400 million,但在2014年將成長為$9.5 billion,這個市場的潛在商機非常大,但為什麼行動結合雲端運算的市場會這麼驚人?其實不難想像,我們從可以簡單的從幾個雲端運算的特性來看:
1.運算、儲存資源集中,使用者只要透過很輕薄的裝置就可以存取,而這些輕薄的裝置可能就是Smartphone、小筆電等行動裝置
2.什麼樣的用戶對雲端服務的資源有最高的需求?如果我總是在定點工作,其實我靠PC就可以存取到我所有的資源,但對於行動用戶來說,我要存取各類資源相對的就沒有如此的便利,這時候如果我要的服務是個雲端服務,那一切就會簡單多了
[Cloud Computing]TechDays雲端運算BoF感想
上禮拜的TechDays有一場BoF的主題與雲端運算有關,裏頭提到幾個議題,現場我並沒有發表我的觀點,這邊大致針對一些議題作些回覆:
1.台灣的廠商沒有能力開發出雲端的ERP
2.政府對硬體的重視多過軟體,導致雲端的發展失衡
3.雲端運算時代來臨,許多的人將因此失業
[Cloud Computing]真雲?假雲?只是定位不同
一直以來Salesforce都被視為雲端服務的領先廠商,從Salesforce.com到Force.com都被視為SaaS與PaaS的典範,而Salesforce所提供的服務大多屬於公有雲,面向的是中小型的客戶群,以提供SaaS與PaaS;而Oracle所提的Exalogic Elastic Cloud則為私有雲,面向較大型的客戶,以提供IaaS與一點PaaS,兩者在定位與市場區隔上本來就不一樣,兩者會有爭執是蠻奇怪的。
不過這段新聞也引出了幾個有趣的議題:
1.私有雲算不算是雲端?
2.雲端一定要有虛擬化嗎?
3.雲端的所著重的點是在服務化?還是在它的運算、動態擴展能力?
[Cloud Computing]微軟推出MCloud企業私有雲解決方案
有助於雲端的推廣
不過微軟現在推出這個方案,讓企業可以採購內建Azure的貨櫃,將微軟的雲搬回自己家中,你可以在自己的Data Center中管理你的私有雲,也能享有微軟Azure的效益,安全、效率與效益都兼顧了,看起來非常吸引人,只要中國的大企業或者政府向微軟採購了 1000個貨櫃,就能在中國境內建構起『中國的公有雲』(外國看他還是私有雲),對於Azure或者雲端的推廣都是一個很不錯的進展。
[Cloud Computing]中華電明年初推自家雲端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