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 Computing]假雲、真雲,到底要不要用雲?
這一段落中其實還談了好幾個問題,但我記憶所限,不能全部記得,而其實這一段落中我希望大家思考的一個點就是,「雲端運算到底帶給我們什麼?」,因為我們在談論問題的時候,其實關注的點是「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可以帶來什麼好處?」,而不是雲端技術本身,只要能解決我們的問題,為我們帶來益處,那就夠了,所以我下了一個結論,其實「雲不雲不是重點,重點是服務本身」。
今年TechDays又來到熟悉的會場主持了一場BoF,去年我曾經發表相關的心得,可以參閱這篇文章:[Cloud Computing]TechDays雲端運算BoF感想
還記得去年在講雲端運算時,大家對雲端有許多想像,什麼是公有雲?什麼是私有雲?可能都還分不太清楚,經過一年的時間,最少我在會場中已經聽到不少的朋友已經開始使用一些虛擬化解決方案在建構企業的私有雲環境,另外也有一位朋友分享他們公司已經有SaaS服務,雲端運算去年可以說是熱過頭了,任何東西不掛上雲端好像就賣不出去一樣,就像當年的奈米一樣,不過今年已經有很強烈的退燒趨勢,因為廠商跟政府再也喊不出新名詞,反而開始往行動運算的方向去發展,而雲端運算是否順利落地,似乎已經是其次了。
雲端運算之所以會很快地從熱門排行榜的第一名被擊墜,很大的原因是大家對雲端運算概念的不了解,甚至可以說「我們未曾思考過雲端運算到底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所以本場BoF在一開始,我就希望能透過一些意見的交換讓大家再次思考一下雲端運算對我們的意義。
Slide 1:雲的特性
在開始前,我還是要讓大家在回顧一下Gartner、WIKIPEDIA、NIST對雲端運算的定義,這些定義我想大家應該都看過了,以服務方式交付(as a Service)、高度擴展能力(Scalability)、高可用性(Availability)、按需自動服務(On-Demand)等,都是大家熟悉的特性,這些特性大家先記得,因為這是就技術特性上,三個機構對雲端的定義,這邊反問大家一個問題,所以不滿足以上特性的,就不能稱之為雲端了嗎?
這邊先不回答這個問題,在往下頭看去。
Slide 2:雲來雲去,哪些是真雲?
以上這些我隨便舉的例子,大多都是大家常聽到或者常用到的服務,我們可以拿以上這些「服務」來比對以上Silde 1的雲端特性,以服務的特性來看,Google Apps Engine、Windwos Azure、Salesforce...等很多個都是,但Intel的Cloud-in-a-box算嗎?以高度擴展能力來看,Google Apps Engine、Windwos Azure似乎沒有問題,但Dropbox、GMail、hi-Cloud可以嗎?高可用性的特性,Google Apps Engine、Windwos Azure、Salesforce等都有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而Dropbox與GMail好像沒有SLA,那算具備高可用度嗎?
早在雲端運算這個詞開始風行前Saleforce就已經是SaaS服務提供商了,GMail的服務也早就在使用了,當時我們也都還不會說它們是雲端運算,只覺得這真是便利呀,什麼雲不雲的,對我們來說似乎不是那麼重要,講到這邊,我問大家,大家心目中的雲到底是什麼?或者希望透過雲帶來些什麼?以下擷取幾個我仍記得的回覆:
1.有位朋友提到關於雲端服務業者倒閉的問題。
Tim的回答比我更好,他說國外如微軟或者Google在關閉一些關鍵服務時,會提前通知使用者服務將終止的時間,確保使用者有足夠的反應速度將資料或者其他內容備份起來,避免使用者的權益受損;另一位朋友接著補充,雲端服務業者與一般軟體業者相同,應該先想好自己的退場機制,這才是有道德的雲端服務供應商
2.同一位朋友又問到,在雲端業者A的資料如果今天我想要轉換到服務廠商B,資料該如何處理?
這個議題在為什麼企業不使用雲端運算的TOP 10議題中約排在5-8名間,該議題談的是如何將資料從雲端上帶回來,某種程度的意義與這位朋友詢問的相似,而這個議題其實很關鍵,因為當雲端服務A無法滿足我們需求時,我們肯定會尋求更適合我們的服務,這時候一定會面臨這個問題,除非雲端服務業者提供更豐富或者客製化的服務內容,否則企業本身勢必遭遇這種困境,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其實關鍵點在於雲端服務業者是否願意讓客戶下載完整的資料庫資料,並有限度的公開欄位的定義,而怎麼匯入到另一個系統中,這是後話了。
3.91提到,我希望在開發的時候可以很痛快的進行,不用去管延展性或者高可用性的議題,專注在商業邏輯上頭。
這個議題是當初雲端在推動時一個很大的訴求,程式開發人員可以專注於程式設計,雖然說程式設計本身應該要關心程式的效能、記憶體管理、CPU耗用率等議題,但其實在講求專業分工的現在,若程式設計師可以更專注於寫出商業邏輯(不是說前面談的問題不重要,而是說他可以更專注),那寫起程式來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4.一位銀行業的朋友提到,銀行業的資訊都是很機密的,尤其是客戶的資料,一旦外洩帶來的影響性非常的大,能否將部分的資料放在雲上,而部分的資料放在自己家的機房,並讓兩者之間做適度的資料交換?
在個資法上路後這個議題確實非常非常的重要,因為一個搞不好可能就是高額的賠償與公司信譽的降低,銀行業會有這項擔憂也是很正常的,而這位朋友所提的其實就是混合雲的模式,有些系統在私有雲,有些系統則在公有雲上,兩者之間透過資料交換的模式來做溝通,但這種模式必須要考量許多問題。
(1)業務流程是否順暢?
(2)兩端做資料交換時資料衝突的問題
(3)資料交換的時效性問題
(4)資料傳輸的安全性議題
若以現階段來看,混合雲的模式可能是很適合一般的中大型企業,但以上的問題可不能不思考,因為那將是決定混合雲是否能順利運作的關鍵。
這一段落中其實還談了好幾個問題,但我記憶所限,不能全部記得,而其實這一段落中我希望大家思考的一個點就是,「雲端運算到底帶給我們什麼?」,因為我們在談論問題的時候,其實關注的點是「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可以帶來什麼好處?」,而不是雲端技術本身,只要能解決我們的問題,為我們帶來益處,那就夠了,所以我下了一個結論,其實「雲不雲不是重點,重點是服務本身」。
你想要的是按需付費,只要服務滿足這個特性,你管他雲不雲;你想要的是延展能力,虛擬化的機制本身就可以滿足,是不是雲似乎也無所謂;你想要的是不用採買硬體、管硬體,那主機租賃能解決到你的問題,這就夠了。
Slide 6:貴公司的現況是什麼?
前面已經點破,假雲?真雲?對企業來說不是關鍵,關鍵是服務,而接著才進入到底我們需不需要雲服務,我從上面這個簡單的表條列一下三種企業狀況:新創企業、中小企業跟大企業間,一般普遍的論述與特性,有些人說新創企業很適合用雲端服務,因為沒有太多的包袱與資金,而大企業比較適合私有雲,因為包袱過沉重,有太多老舊系統不能汰換,整合問題、安全性顧慮,有自己的能力管理等,以上講的大致都是正確的,因為既然是論述,就不是普遍到每種案例上頭,而是針對多數企業狀況來談,否則也很難談出雲端運算之於企業的安身立命之處。
以下我仍要點出幾點常見的迷思:
迷思一:小企業用公有雲,大企業用私有雲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迷思,從以上的說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大概,但我們再往前頭去看,用不用雲端,應該要看你的需求,而不是你的企業規模,如果公有雲服務可以解到你的問題,那就算你是大企業也可以用,若不能解決你的問題,就算你是新創企業,你可能還是買一個套裝軟體比較合適。
迷思二:工具型軟體較適合上雲端,管理型較不適合
所謂工具型軟體指的就是Mail、圖片管理、檔案管理等與企業流程較無關的系統,因為牽涉到的流程較少,所以上到雲端來看起來是較合適的,而管理型因為牽涉到企業流程,資料一般來說較機密一些,加上可能會有整合的問題,一般認定較不容易上到雲端,聽到這邊,似乎我已經認同這件事情,是的,某種程度我是接受的,因為工具型確實比較容易上,但回歸到本質上,我們在思考上不上雲端這個問題時,不是單從你企業規模或者服務的型態來區分,對你來說,你企業的狀態與需求才是關鍵,我在這邊又再提了一次「需求」這個詞。
迷思三:上雲端天下太平,省錢、高彈性、快速回應、易管理、高客製能力可一次達成
雲端運算剛出來時被講得太過神奇了,而神奇的東西不是給大家編織了美夢,就是被拆穿了西洋鏡,我不是說雲端運算是騙人的把戲,我不覺得它騙人,畢竟它確實可以做到上述的特性,但你千萬不要以為你要做的就是把東西放上去,自然會有人幫你處理好所有的事情,不用多費心思在上頭,這肯定是個誤解,如果你本來的問題是程式效能不彰,不會因為放上去就可以快速回應;如果你本來的系統更版機制就不良,也不會因為上到雲端就解決;如果你流程本來就有問題,那上到雲上,仍然有問題,要上雲端你可以仔細的思考你想獲得什麼,雲端服務可以幫你解套的話就很好,若沒有仔細評估,肯定是一場空。
其實三個常見迷思要點的都是一件事,你對你的「需求」夠不夠清楚,你對雲端運算夠不夠了解,以下我以一個SOP來協助大家思考要不要用雲端服務:
1.評估現況
現在我們公司面臨的狀況是什麼?是主機管理困難?常有超出預期的硬體使用量?想節省成本?想換新的軟體?想要有更高的按需付費服務?你要仔細的了解公司的狀況,才來找尋合適的解決方案,而這個解決方案有可能是雲端服務,也可能不是,但前提就是要從需求出發,而不是為了上雲端而上。
2.確認想透過雲端獲得什麼好處
好了,既然已經了解過現況了,那接下來就是要知道,如果上雲端,你希望可以獲得什麼樣的好處,而雲端能否幫你帶來這個好處。
3.分析現有應用系統與流程
這個步驟很關鍵,因為是常常被忽略的,你會看到很多人講因為Salesforce的成功,所以貴公司非常適合將CRM放到雲端上,所以你就把CRM放到雲端上了,但這其實跟第一點有關係,你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是希望將CRM放到雲端上,那是要解決什麼問題?若你的業務流程中CRM與ERP是有緊密的整合關係,那就要思考你是要讓CRM整個上去,還是只上沒整ERP的部分?你必須要對企業內部的流程有通徹的了解才行。
4.找尋適合雲端化的部分
分析完系統特性與流程後,你就要開始從中找尋適合上雲端的部分,一些比較獨立的系統或者工具,可能很快的就被你區分出來了,而一些牽涉廣泛的業務流程的系統,可能會被你列到待評估或者不適合的分類中。
5.評估上雲端後的優/劣
經過4.的同時其實你就會同步評估上雲端的優/劣,因為這就會影響到你對合適不合適的認知,如果評估出來上雲端是利多於弊,而且是值得上的,那可能最終你就會將這個服務推上雲端。
6.選擇合適的雲端方案
沒有懸念後就開始選擇合適的雲端方案囉,會進行到這邊,原則上問題就比較小了。
其實到底上不上雲端,我們必須要回歸到需求面來看,企業很擔心買錯商品,服務供應商也很擔心客戶對服務有錯誤的認知,最終兩方就一拍兩散,什麼好處都得不到,給企業用的雲端服務相對於消費者複雜許多,在評估時務必再三確認需求。
最後最後,我以兩段話來總結這個BoF: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