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很多廠商都以為將產品直接放到VM中移到雲端就會有商機,但這顯然沒有想清楚他們的商業模式,不過也因為傳統的管理軟體公司本來就不是那麼擅長搞網路事業,在維運經驗上相對不足、在多元訂價的結構上也相對沒經驗、同時可能也過度仰賴過去的銷售/服務模式,一時之間仍以過去的思維在思考雲端的世界,但雲端運算這個詞顯然害人不淺,我們應該停止思考技術性的議題,而著重要服務上,技術是工具,但關鍵還是服務的本質。
前一篇談到,在搞雲端服務時,你第一個應該先想的是你的價值是什麼,而且要很簡單的用一段話就能說的清楚,當你能清楚的說明你的價值後,再來才有機會談你的訂價,而訂價這檔事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在訂價時仍沒有跳脫過去的思維,那這個訂價就不會精準。
例如,有人說要把傳統的ERP軟體放到雲上,然後透過VM的方式來做顆粒度最低的多租戶,我們在軟硬體的成本上大致會包含幾大項:主機、網路、Storage、軟體授權費,案例中我隨便抓,用hi-Cloud會貴一些,用AWS或Azure會便宜一些,但到底價格差多少,請大家自己參考:【Inside快評】HiCloud 的頻寬計價現況與對比 Amazon AWS 的簡要分析
從上面這個成本來看,如果你採用的是成本訂價法,那你的訂價絕對要高過這個價格,所以你可能會每個月收3-500塊錢,但你在想深一些,為了因應這種商業模式,你的營運機制還要有什麼配套?你必須要建立你的維運機制,因為雲端服務是一個網路事業,而不是一個軟體業務,我們先不談複雜的7*24小時維運,我們先談談基本的軟硬體維護,硬體的部份由基礎建設服務供應商來傷腦筋,我們只要想想軟體的部份,當我有100台VM,每次軟體更新時我們就必須要同步更新100個VM,不管是Windows更新、防毒軟體、ERP系統更新等,你都要自行處理, 光在維護的成本上就要花費不少,所以回到訂價的問題上,你準備要怎麼訂價?每個租戶每個月收100元?500元?還是1000元?
不管收多少錢都是次要的,我們還是要回過頭來思考你的價值是什麼?如果你在訂價時發現你怎麼訂都不對,訂太低怕損益無法打平,訂太高又沒有客戶買單,所以你該反問自己,這種「直接將既有產品虛擬化後放到雲端」的商業模式是否正確?
過去兩年很多廠商都以為將產品直接放到VM中移到雲端就會有商機,但這顯然沒有想清楚他們的商業模式,不過也因為傳統的管理軟體公司本來就不是那麼擅長搞網路事業,在維運經驗上相對不足、在多元訂價的結構上也相對沒經驗、同時可能也過度仰賴過去的銷售/服務模式,一時之間仍以過去的思維在思考雲端的世界,但雲端運算這個詞顯然害人不淺,我們應該停止思考技術性的議題,而著重要服務上,技術是工具,但關鍵還是服務的本質。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