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該申請一個部落格並時常更新它,因為:
1.為自己的人生做記錄,當下、三年後、十年後回頭看,感覺都不一樣
2.你會因此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你寫什麼領域的文章你就吸引什麼樣的人接近你
3.精進你的知識與技能,要講給別人聽,你總是要多看一些資料,無形中你就會多學習
4.強化你的思維與寫作能力,自己會跟教別人是不同的,如何寫到別人看的懂,那是需要時間淬鍊的
5.建立自己的品牌,寫多了會愈寫愈精闢,你會漸漸的成為專家,你的品牌就此建立起來了
6.最重要的,幫助更多的人,因為知識是愈分享愈快樂
[嘀咕]我剛出社會的那些日子
自此,我踏入了我的程式生涯,有時候回想起來,人生本來就充滿了很多的未知,如果我在一開始沒有想通,或許我現在還是把時間花在追求短期的收益,而忽略了長期,剛出社會的那段歲月,真的很青澀。
[讀書心得]過你的第二人生,你要留在這裡,還是往前走?
我想,多數人應該都跟書中的主角一樣,曾經迷惘的想過自己的人生,究竟為何而來?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但又不知道從何改變起?也不之能否承擔改變的風險?所以現在還在原地踏步,看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然後帶點灑脫的告訴自己:「好吧,這就是人生。」,但你也可以問問自己:「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不會還是走一樣的路?」,其實在這兩年很多朋友都跟我說過他們看了我一些文章或者聽了我的演說後,他們想要改變,但他們問我:「會不會太慢呢?」,我都會笑笑的跟他們說:「做正確的事情,永遠不嫌遲,只要有開始,就會有機會。」
[嘀咕]麥克波特公司宣告破產,這意味著波特的理論沒用嗎?
管理理論、競爭力理論、行銷理論,這些都是書本上講的東西,你必須要真的理解後針對你面對的狀況去做調整,你可以看看那些真正在管理、行銷上表現傑出的人,他們大多強調很基礎的觀念,而這些觀念就是那些理論,以及他們在理論之外延伸的自我經驗,所以我們看待理論的心態應該調整成「那是一個思考框架,我們要有自己的東西進去,然後調整成合適自己的」,至於我還信不信五力分析跟價值鏈?我想我還是認同的,但必須要依我面對的環境去做調整才會是對的。
[嘀咕]你是A咖還是救火隊?
當有能力的人只能在火坑中救火時,一家公司肯定哪邊出了狀況,以前看到一個朋友跟我說他老是被他主管的主管叫去救火,他本來覺得自己很棒,很得高層的賞識,但當他救了一次兩次火,漸漸的救火竟然成了他的主要工作,而他也發現自己沒什麼進步,且高層也不見得那麼的賞識他,純粹是因為「他能救火」,等到認清了這個事實後他選擇離開現在的公司。
我以前也當過救火隊,大概救了一年左右,把救火當成一種磨練還可以,但如果要當長期的救火隊,那就免了,如果一家公司老是有火要救,那他本身的制度一定有問題;而出了火卻只有一個人能救,那也肯定有問題;對於那個唯一能救火的人,你卻因為只有他擅長救火,所以繼續把他擺在那個位置,那對這個人來說,你這公司也是有問題的,救火的人,可能是別人眼中的英雄,但也該認清自己到底學習到什麼,掌握些什麼。
[簡報技巧]如何克服上台的緊張情緒?
1.充分準備,讓自己能應對任何突發狀況(例如投影機一直搞不定…)
2.如果真的很緊張,在投影片的前幾頁多放置一些要講的內容,讓自己更快的進入Flow中
3.提早到現場,跟聽眾閒聊,先讓自己處在說話的情緒中
4.別急著切入主題,先跟台下聽眾做簡單的互動,拉緩情緒,拉近距離
[簡報技巧]面對聽眾提問的4個應答技巧
另外面對聽眾的提問有一些原則一定要把握:
1.把問題聽完整,別急著回答
2.設定好問問題的時間,避免自己突然被中斷了
3.稱讚提問者,化解基本的衝突,可以多多使用「這個問題問的很好」、「謝謝你提了這個問題」
4.沒有爛問題,即使問的很基本很瞎,你都不該表現出來,否則將會有兩種後果,第一種是沒人想再問,第二種是引來想修理你的人
5.有技巧,但要誠實的回答問題,不要迴避問題,也不要亂答
6.答題結束,記得跟提問者確認是否回答了他的問題,可以說「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這樣是否有解決了您的疑問」
[嘀咕]自我介紹怎麼說比較好?
我們都要記得,即便是簡單的自我介紹,都包含著目的性,以面試來說,你的目的是得到工作,所以你的自我介紹應該針對該工作所需去準備,如果人家是要找個行銷人員,那你就應該著重在你的行銷經驗上頭,而不是再把你剛出社會寫了多少年的程式拿出來說;如果是交朋友,目的可能是要人家對你有印象,但這個印象有可能大好或者大壞,跟一個第一次碰面的女孩子聊魔獸,那吃憋的機率可能高達八成,剩下的兩成就她本身也是魔獸迷,那你可能就找到合拍的,但你仍有高達八成的機率會失敗;商務社交的目的可能是希望往後仍有持續合作的機會,因此大多會釋出一些對方可能用的上自己的訊息給他;而不得不提的就是講課跟簡報這兩項,這個也是很關鍵,還記得我先前寫過一篇如何做好簡報的文章,裡頭提到我們在準備前要先釐清各項背景資訊,你才知道講些什麼才具說服力,才能達成你的目的。
[嘀咕]所以,你應該去創業?
其實大公司有大公司值得學習的地方,你可以看看他們的管理制度是怎麼建立的,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關於這部份可以看看這篇,而小公司呢?你可以很快的摸遍一家公司的運作方式,因為辦公室也不大,你可以隨時看見其他人在做些什麼,每家公司都有他們好的地方與不好的地方,就看你怎麼去看待了。
創業,你除了要有熱情外,你還要有團隊、構想、資金等,除此之外你面對的挫折可能遠比你現在多,創業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如果只是因為不想被人家管而想去創業,那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沒了工作又賠了不少錢,所以,你還是要去創業嗎?如果是,那就去吧。
[嘀咕]豈止創新有兩難,其實凡事都有兩難
要為了長期的利益犧牲短期的利益?又或者先顧好短期再來想長期?這沒有絕對的答案,不管對國家、企業或者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沒有標準的答案,只有資源的分配問題,你把90%的資源分配給短期,那長期的達成效果勢必較差,但如果你把90%的資源分配給長期的目標,那短期你可能活不下去,所以什麼樣的配比對你來說才是正確的,自己必須要仔細思考才行。
[嘀咕]講的再多,有時候不如讓你親身體驗吧
人都是會學習的,當我不斷的說要念書、學習,那是我也吃過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虧,也吃過機會就擺在眼前,但自己能力就是不足的虧,所以我曉得學習的重要,而我將這些學習的經驗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曾經跟我一樣吃過虧的朋友應該很能體會,而那些未曾經歷過的朋友有些可能也會跟進學習,那我想我的經驗分享就有一定的幫助了。
[嘀咕]我怎麼看一本書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書的習慣,我不是那種會把一本書一字一句都看完的人,通常我會著重在幾個點:「背景」、「觀念」、「案例」、「手法」等四個部分,以《開放式領導》為例,我會著重以下幾個地方:
1.背景:為什麼談開放式領導,還沒開放前的樣子是什麼
2.觀念:什麼叫開放式領導?他有那幾個特點...
3.案例:有哪些企業、組織使用了開放式領導,得到了什麼果
4.手法:該如何來執行開放式領導,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與規範
[專案管理]專案經理遴選觀念與常見的謬誤
其實專案經理的遴選不應該是如此的草率,還是該依專案特性、影響範圍、權責單位等來決定專案經理由誰來扮演較合適,如果專案的特性偏向產品研發,那專案經理大概都是研發主管;如果影響範圍遍及多個單位,那選擇一個位高權重或者具備專業的資深人員通常會比較容易執行;如果這是行銷部發起的案子,那其他單位的人大多只是擔任team member,因為當責人通常就是專案經理的首選
[嘀咕]厚植你的職場競爭力,但你知道什麼叫競爭力嗎?
如果你搞錯競爭對手,那你一切的策略可能都是有問題的,如果你今天是一個足球隊的守門員,那你的競爭對手在球隊內是其他的守門員,因為你們必須要爭奪先發或者候補,是第一號或者第二號;在球隊外是其他球隊的守門員,因為你們要爭奪聯盟第一門將,這將連帶影響到你的身價,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簡單的定義,你的競爭對手應該是那些跟你負責同樣職務的同事們,但這並不總是成立,若你的團隊中屬於這個職務的人只有你一個,那就算你績效最差,也有可能被留下來,所以你的競爭對手不見得是部門內或公司內的人,有可能是公司外的人。
[嘀咕]活出你的第二職涯
如果你現在正在做一份你不是那麼喜歡的工作,但為了生計,你暫時還是只能做目前的工時,這樣的你該如何排解你心中的鬱悶?專家會告訴你試著去熱愛你現在的工作,這是一種方法,我也會建議你這樣做,若你無法做你喜歡的工作,那就試著去喜歡你現在的工作吧,這會讓你的心情好一些,也可能讓你發現其實工作並沒有那麼乏味,但除此之外,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試著發展自己的「第二職涯」,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些事情不見得跟你目前的工作有關係,但他們卻是你所樂愛的事物,你做起來會非常開心。
[專案管理]面對跨部門專案,專案經理扮演的角色
假設現在要起一個有關新產品的上市推廣專案,總經理委派行銷部的主管擔任整個專案的PM,整個專案的內容中應會仍包含了產品開發與合作夥伴的開發,因此把研發部跟業務部的部份成員也納了進來,所以整個專案團隊的組成為PM、行銷部*3、研發部*2、業務部*1,總共七位成員,如果今天你是PM,直接隸屬於你的三位行銷成員的管理自然不成問題,但研發部跟業務部的3位成員將是你要關注的要點,因為這3位成員的績效仍掌握在各自主管的手上,這意味著什麼?他會努力的去做他主管要他做的事情,但對你交代的事情並不會過度關注,除非他的主管要他全力配合你,所以我們可以說「功能性主管掌握了專案的人力資源」,當PM無法從功能性主管手上取得資源時,專案註定要以失敗告終,而這種專案狀況在你我的公司中肯定都存在著,做這種案子的專案經理,也大多不得善終(驚),為了避免大家成為烈士,這篇文章主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當你擔任跨部門專案的PM時,你如何好好的活下去。
[讀書心得]發現幸福:1000位長者教會我的人生30堂課
談到婚姻,專家們建議一段婚姻應該是兩個價值觀相接近的人才會走的長久,這有別於過去有人建議要找價值觀互補的人結婚的想法,但當專家分享完他們的看法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他們這樣講;對於事業,專家們也建議你應該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因為當你做喜歡的工作時你才會賣力做,才會有好表現,有好表現後自然要的名利都會出現,人生已經夠短暫,為何要把那麼多的時間浪費在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上呢?談到教養,提到小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親的陪伴,而不是靠一堆金錢堆疊出來的物質享受,很多父母親為了工作而忽略了與小孩的互動,這些最終都將反應在孩子長大後跟你的關係,如果你希望孩子多跟你互動,那你在他小時候就該常常陪伴他,了解他;談到變老,裡頭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假設你要用你的身體一百年,那你會怎麼樣看待你的身體健康?年長後最怕的不是死亡,最怕的是百病纏身,讓你痛苦的活了數十年,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最後的20年都在病痛中度過,那你應該從現在就該開始善待你的身體(XD,我竟然還沒睡);談到無悔一生,還記得很多事情我們都說「等到xxx的時候我們再來做」,例如等到退休的時候我要去好多國家玩,但那時候你可能已經沒有體力了,而且你也不知道你年輕
[嘀咕]KPI的意義在「協助衡量」而非「監督」
指標的訂定固然有一定的學問,而對於指標的觀念也應該是正確且健康的,有些管理者認為指標是用來「監督」我們做的好或不好,達成指標就不過問,沒有達成指標就拼命的review,最終導致大家無所不用其極的弄出好看的數字,但我認為指標是用來「協助衡量」我們的狀況,我們做的對或錯,做的好或不好,做的好的原因是什麼?做不好的原因又是什麼?唯有當你對指標的意義清楚,觀念與心態也是健康的,你就不會覺得指標是沒有用的。
如果你只重視指標的結果,那就是一翻兩瞪眼,就只有達成或者沒達成兩種,那會蒙蔽了你的雙眼,你將看不見過程中那些行為,你不知道哪邊做對或者做錯,你將無從改善起,但若你更看重過程中我們是否做對了、做好了,而指標只是用來衡量這些過程的工具,那你就能從指標中持續的找尋你能改善之處。
[嘀咕]就是這樣,照著做你就會成功
- 6847
- 0
如果有個人告訴你:「你這樣做一定會成功。」時,你應該合理的懷疑這傢伙是個騙子,我相信那些成功人士們都有一些自己的撇步與技巧,他們可以跟你說要努力、執著、有紀律、不怕艱難,但有更多的是連他們也沒有特別留意到的成功要素,包含他們在什麼時候認識了什麼人,什麼時候做了一件關鍵的事情,什麼時候說對了一句話,沒有人可以鉅細靡遺的跟你說他到底怎麼成功的,甚至有些成功的原因是連他自己也不清楚的,成功雖然不是偶然,但卻也充滿著很多的機運與巧合,而那些努力的人,可以掌握到的機會往往比別人更多,失敗後再次崛起的機率也比一般人更多。
[嘀咕]當前往大陸工作已經成為常態
- 11155
- 0
以專業工作來說,大陸的薪資比台灣相對來得高,沒有經驗的程序員,大學畢業出社會可能只有3000-3500人民幣(上海)左右,但有了1-2年經驗後,可能都是從6000開始談起了,這個薪資的調整幅度之高,完全超乎台灣工作者的想像,所以4-5年經驗的資深工程師,薪資可能已經超過10000人民幣了,相形之下,台灣的薪資就顯得沒有競爭力,其實高階工作的西進,是大勢所驅,出的起好薪水的老闆,永遠比出不起的來的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