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況與目標間的差距,稱之為落差,財務落差,指的是應當有個現金與目前手上有的現金,兩者間的差距;人力落差,指的是我需要有30個人來消化所有的工作,但現在只有20人,中間的10人差距,就是人力落差,而這些落差則是我們要克服的,所謂的行動方案,則是為了填補上落差,我們所採取的行動。
策略規劃(8)-展開行動方案
- 10447
- 0
- 2017-07-31
現況與目標間的差距,稱之為落差,財務落差,指的是應當有個現金與目前手上有的現金,兩者間的差距;人力落差,指的是我需要有30個人來消化所有的工作,但現在只有20人,中間的10人差距,就是人力落差,而這些落差則是我們要克服的,所謂的行動方案,則是為了填補上落差,我們所採取的行動。
當策略目標都被敲定下來後,接著要問的就是我們如何去衡量這個目標執行是否到位?是否達到我們當初的預期?此時,績效指標的重要性就被凸顯了,本文我主要針對績效指標設定的重點做說明。
上一篇我們談到策略地圖的四構面,或許大家心中會有個疑問,「如果我公司已經是間百人公司,我所有部門要做的事情就全部展開在這張策略地圖中?如果是,那也太複雜了吧。」,所以本篇就針對這個問題跟大家做些分享,如何將策略地圖從公司層級一路展開到部門層級,讓組織的運作能從上到下貫串起來。
前面幾篇大致將做策略規劃前的準備動作先說明完,本篇開始會進入策略規劃的實際操作,而在這我使用的工具是策略地圖與平衡計分卡,許多人對策略地圖(Strategy Map)與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有一些負面的認知,認為這類的工具僅適用於大公司,或認為用KPI來管理是一種罪惡,我希望藉由我往下的幾篇文章可以讓大家更瞭解這兩個工具,並且真正的幫助到各位。
上一篇文章談到策略的形成,緊接著我們談策略目標該如何設定,前一篇談到的願景與使命,我們可以把它視為企業長期或最終希望達成的遠程目標,但那因太宏觀,一般不會有太過具體的計畫,有的只是大方向與大原則,而若要落到每年、每個月或每天的工作上,我們必然得設定好短(半年內)中(兩年內)期的目標與計畫,並穩健落實,往下的幾篇我會分別跟各位談談如何設定有效的目標,並展開成可被落實的策略與行動方案。
第三篇文章跟大家談,究竟策略是怎麼形成的?要進軍新市場、差異化產品、深耕舊客戶或異業合作,究竟企業的策略方向應該如何選定?本文就跟大家分享,一家企業的策略是如何形成的。
這是策略規劃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要跟大家談的主題是企業的使命、價值觀與願景。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三個字很老派,只是說些誰都知道的事情,但就我過往的工作與輔導經驗,我認為很多公司事情做不好,問題就出在這,因為使命、價值觀與願景是決定一家企業會長成怎麼樣的關鍵點,對我來說就是起心動念的那些事。
往下這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將會撰寫關於策略管理、數據管理兩個主題的系列文章,在先後順序上我應該會先完成策略管理的系列文,以下是整個系列的大概範圍,先提供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