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完成了準備工作,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直接部署了。
[Windows Azure][IT鐵人賽系列] Day 12 - 部署雲端應用程式
- 3284
- 0
- Cloud Computing
昨天我們完成了準備工作,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直接部署了。
在完成Cloud Application的開發也完成本地的測試後,我們就可以將應用程式發行到雲端環境了,當然,使用者必須要先申請到Windows Azure Platform的帳戶,然後登入到Windows Azure Management Portal建立新的主機服務(Hosted Service),才可以進行上傳的工作。
今年 (2011) 的 7/15 開始,只要在考前 15 天內改期或是取消考試的話,必須要支付美金 25 元 (台灣,其他地區的費用會不同) 的作業費用
為了要讓開發人員無需為了測試簡單的功能就不斷的在雲端環境和本機間來回,所以特別準備了一個在本機上模擬雲端環境的工具,稱為Windows Azure Simulated Environment...
在稍早 (10/11-14) 舉行的 SQL Server PASS Summit 2011 中,SQL Azure 團隊終於宣布並釋出了接近 RTM 版本的 SQL Azure Data Sync 服務到 Windows Azure 的管理入口內,我們以往在簡介 SQL Azure Data Sync 時都只能用 SQL Azure Labs 那個醜醜的介面,而且很多時候都不能 work,但今天出現在 Windows Azure 管理入口的 Data Sync 介面,真的是耳目一新啊...
經由前幾天的知識補給後,我們來寫一支簡單的Cloud Application吧,當然第一次用要先向Windows Azure說聲Hello,所以第一支程式就以Hello Windows Azure來實作吧。
Windows Azure Platform的運算服務設計上分為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等級(Level),第二個部份是用途,等級決定了RDFE在部署時的實體伺服器選擇,而用途決定了Guest OS以及內部的Fabric Agent要如何啟動以及開啟適當的網路通訊埠...
本文介紹 Windows Azure 核心的另一個重要元件:RDFE,它是應用程式部署的核心,外界對 Windows Azure 的任何呼叫操作都會透過它與 Fabric Controller 溝通與命令。
在介紹完雲端運算的三種服務模型後,我們再將目標轉回到主幹Windows Azure Platform,深入Windows Azure Platform的核心部份一探究竟。
雲端軟體(Cloud Software)或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是基於雲端平台之上,對外提供服務的應用程式集合,也是一般使用者真正使用雲端運算的媒介,它也會決定廠商的雲端軟體應用程式是否會成功的關鍵之一,而在行動裝置逐漸當道的現代,雲端軟體可能不是執行在雲端平台上,但卻一定會與雲端上的服務有所關聯。
Cloud Platform要提供的是與雲端軟體有關的APIs以及開發介面,讓軟體可以和基礎建設連結,它還負責將基礎建設提供的資源進行抽象化,雲端軟體的開發人員只要透過由Platform抽象化後的APIs即可使用基礎建設內的各式資源,無須了解基礎建設的實作細節。
雲端運算現在已被視為具有提供公用運算(Utility Computing)以及無所不在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成功實踐,透過使用者隨選的運算能量,使用者不再要自行建置運算環境,即可直接取用,而只需要依使用量來付費,如同生活上的水電使用一般,這就是公用運算的精神,而利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資料中心以及日漸成熟的網路環境,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手上擁有的用戶端設備連接到服務所在的資料中心存取服務,而不受地域以及環境的影響。這就是雲端運算所帶來的生活型態的改變。要做到這樣的改變,雲端運算本身就必須要提供可實現這樣的改變的能量,在NIST的定義中,雲端運算有三種服務模型,而這三種服務相輔相成且有依賴關係,少了一個都不行。
自從雲端運算在台灣熱起來以後,到處都可以聽到掛有雲端的名詞,而且多半都是行銷術語,很少有人談技術,一來是因為雲端運算使用者根本看不到,它就像天上的雲一樣虛無漂渺且隨時會變化,二來雲端運算是集合許多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的技術(如虛擬化與分散式運算)組合而成的,所以想聽到雲端運算的技術面似乎不太容易...
Windows Azure Platform是微軟的雲端運算藍圖中,公有雲(Public Cloud)端的解決方案,就如同在桌面與伺服器上的Windows作業系統一樣,它擁有自己的作業環境、資源配置以及資訊交換與控制等等的核心架構,提供儲如運算服務(Compute Services)、儲存服務(Storage Services)、網路服務以及核心端的監管與安全服務等等,可將它視為是一個公有雲上的Windows作業環境...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Windows Phone SDK for Mango (v7.1) 終於出來了,不僅只是它是 Windows Phone 7.5 Mango 手機的應用程式開發工具,它也是第一個發布繁體中文版的 Windows Phone SDK 工具,這代表著,它終於可以和中文版的 Visual Studio 2010 整合在一起,不用再像 7.0 時還分兩個開發工具了 (我知道有後門作法,但我指的是正規作法)。
繼今年四月份的 EasyOAuth Framework 1.0 上架到 Codeplex.com 後,除了再檢視程式本身以外,還吸取一些來自社群的意見 (雖然不多...),以及配合 Windows Live ID 支援 OAuth 2.0 規格的發表,EasyOAuth Framework 也順勢改版到 2.0,同樣支援 Desktop Edition 與 Web Edition,可供桌面應用程式與 Web 應用程式的 OAuth 認證機制開發功能。
最近 MVC (Model-View-Controller) 和 MVVM (Model-View-ViewModel) 在微軟圈成為顯學,ASP.NET MVC 和 WPF 的 Prism (MVVM Framework) 功不可沒,MVC 和 MVVM 在概念上都是基於分層的,將呈現 (presentation) 與資料 (data) 分開的設計架構,M 和 V 基本上不是問題,但將這兩個整合的中間這層可就有很多的學問,另外,除了 MVC 和 MVVM 外,還有一個叫做 MVP (Model-View-Presenter) 的架構,這三個的設計概念非常類似,很容易會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
隨著 Visual Studio "11" Developer Preview 的問世,連帶它的核心部份 .NET Framework 4.5 也向大家見面了,.NET Framework 4.5 幾個重要的改變像是 async/await pattern 以及更強的 parallel task 演算法等,未來都會慢慢的有更多細節出來,不過本系列文主要是針對 ASP.NET 的下一代 (ASP.NET v4.5) 的功能,有些是因應市場技術所做的變更,也有針對架構面以及開發人員支援的面向做變更。
像 Facebook 和 Plurk 這種大型社群網站,每天都有數以萬計 (甚至是百萬計) 的網路使用者在線上,而社群網站為了要讓使用者快速的得到來自其他使用者或是相關服務的動態,通常都會做一些通知機制,當資料出現時,就會立即告知使用者,常玩 Facebook 或 Plurk 的網友應該對這種通知機制十分熟悉...
在 Windows 8-style application 開發工具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個從未在 Desktop Application 版圖中出現的程式語言:JavaScript,之前在市場上早有傳言,Windows 8 的開發工具之一會是 JavaScript, HTML5 和 CSS3,現在這個傳言成真了,JavaScript 真的可以配合 HTML5 和 CSS3 開發出 Windows 8-style application,而且 Microsoft 還為 JavaScript 打造了一個應用程式介面:Windows Library for JavaScript (WinJS)。
還記得去年 Visual Studio 2010 上市的時候,被許多開發人員給罵到臭頭的 Microsoft Help 3.0 (現已更名為 Microsoft Help Viewer 1.0) 嗎?當時大概是用慣了傳統的 MSDN Library 的使用者都一面倒的開罵吧,不但原本的樹狀索引沒有了,還要強迫使用瀏覽器來閱讀,整個介面簡化到快要看不懂了...
Nodejs 是一個可以使用 JavaScript 來開發伺服器端應用程式的執行引擎,它就像是 ASP.NET 的 aspnet_isapi.dll 一樣,可以掛載在 Web Server 中作為模組,而開發人員就能利用 JavaScript 來發展伺服器端的應用,雖然 JavaScript 是一個直譯式語言,但是在 JavaScript Engine 的演進下,它早已是一個威力強大又輕量化的程式語言,Nodejs 本身則是利用了 Google 的 V8 Engine 來開發,而 V8 Engine 是目前執行 JavaScript 效能最佳的一個 Engine,Nodejs 和 V8 Engine 的結合,也造就了 Nodejs 這個函式庫的驚人威力...
繼前一篇 Windows Azure SDK v1.5 announced 文章,我們再介紹幾項 SDK v1.5 以及其他相關服務的新功能吧。
Building Windows 研討會除了將 Windows 8 帶向廣大的開發人員面前外,似乎對於長久在微軟陣營中的開發人員來說,也許也多了一份恐懼感,又或是多了一個新玩意,這個玩意就是 Windows 執行期函式庫 (Runtime Library),為什麼說會有這種感覺呢?且待內文分解 ...。
這次 9/13-15 在老地方 (TICC) 舉辦的 Microsoft Tech.days 2011 Taiwan,筆者受邀當 COS 課程的講師,這次所主講的是 SQL Azure Overview 以及程式開發人員比較感興趣的 Windows Azure Service Management APIs 的開發。
在 9/13-16 舉行的 BUILD WINDOWS (其實就是以前的 PDC 啦) 研討會中,除了眾所矚目的 Windows 8 和 Visual Studio "11" 以外,雲端當然也不會缺席,微軟在 9/14 的 Keynote 2 中發表了 Windows Azure SDK v1.5,並隨著新的 Visual Studio Tools for Windows Azure v1.5 一起發表,這次的 Windows Azure SDK v1.5 中,除了以往功能的小部份增強外,還多了幾個有意思的功能。
各位觀眾,佛心專案又來啦,這次是給 Windows Azure Platform 的 Service Management APIs 的開發人員,一個簡易的服務管理應用程式元件,稱為 EasyAzure Framework Library,可以在 http://easyazure.codeplex.com/ 中下載。
本回的 bug 逃走中,發生在 Windows Azure Platform 的 Service Management API 上。
要是寫程式,一定多多少少會需要讀寫資料,畢竟 Program = Data Structure + Algorithm,只是大多數的情況下,資料的讀寫多半是對資料庫,而資料庫內的檔案實際讀寫由 DBMS 自己控制,開發人員基本上是碰不到的,但是資料不是只會存在資料庫內,像是檔案系統 (File System),網路資料或是其他可能的資料儲存地,而像這些不同的資料保存,都需要由開發人員自己處理 I/O 的工作...
Web Service,這個從 2001 年開始被微軟炒起來的分散式元件概念,隨著 Visual Studio 2002 (.NET Framework 1.0) 的推出得到了軟體龍頭微軟的背書,一個原本要從 SOAP 和 XML 開始打造的可重覆使用 (reusable) 式軟體元件就在 .NET Framework (System.Web.Services 命名空間) 的精美包裝下,讓開發人員只需要使用 [WebMethod] 就能夠寫出自己的 Web Service 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