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大公司待久了,你會發現大公司制度明確,規範繁雜,做事井然有序,分工清晰,有很多的框架與SOP來支持企業運作,也因為有這麼多的元素支撐,一隻大象才能舞動它的四肢,才能往前緩步推進,大公司做事就是扎實,但相對的也常常受制度所侷限,受過去的成功經驗所累。
(http://zm.shejis.com/zxzx/hygc/201007/article_22569.html)
在《創新的兩難》這本書中提到,創新分成兩種,即維持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是指銷售性能更好、更高價的產品給高階顧客。因此維持性創新部份來自優秀企業的產品改良,部分來自突破性的競爭產品。不論如何,在這個競局當中,贏家幾乎都是市場的領先者。畢竟他們要賺取更高利潤,而且還要保有現在的地位,再加上,他們也有足夠的資源可以讓他們這麼做;與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是指銷售更簡單、更便利、更便宜的產品給新顧客,而在這場競局中,贏家大部分都是新進者。
從上頭我們看到了,兩種創新的贏家分別屬於市場的領先者與新進者,這意味著,新進者是有機會藉著破壞性創新戰勝市場龍頭的,但為什麼市場的領先者擁有更豐厚的資源、更多的人力資源,卻仍輸掉了市場呢?這就是《創新的兩難》這本書中所探討的現象─市場的領先者為了滿足既有客戶的需求,投入了100%的資源去進行銷售、功能增修、售後服務等維持性創新,而沒有其他人力花在探索新領域或新技術的破壞性創新上頭,也因此面臨了其他後進者的威脅。
關注眼前,繼續滿足既有客戶,獲得預期營收,或者是關注未來,持續投資短期無法有明顯營收,但長期可能帶來可觀營收的產品上,這兩邊的資源投放難處即所謂創新的兩難。
在一家大公司待久了,你會發現大公司制度明確,規範繁雜,做事井然有序,分工清晰,有很多的框架與SOP來支持企業運作,也因為有這麼多的元素支撐,一隻大象才能舞動它的四肢,才能往前緩步推進,大公司做事就是扎實,但相對的也常常受制度所侷限,受過去的成功經驗所累。
曾有一個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跟我說,他提交一個新產品的UI設計,要通過層層關卡,最後來到經營層老闆這關才拍板定案,只因為這個UI設計跟過去產品有較高的差異性,而為什麼這件事情會送到經營層來,主要是因為有一項制度明定「當有產品與制度超脫本來制度時,必須由高階經營層共同討論決議」,就這樣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最終要拖了1個多月才確認能往下執行,期間很多工作就因此而停滯了。
另外有個朋友也跟我聊起一件他在大公司發生過的趣事,因為公司打算進入某個過去不熟悉的行業市場,而因為這個行業的特性與其他行業相去甚遠,所以過去的產品很難修改到能完全滿足,公司希望從新發展一套新的產品,這個朋友很幸運的被交代了這個開發新產品的任務,他開始研究這個行業的特性與客戶的需求,漸漸的發現在這個新的領域,除了產品本身要重新設計外,對客戶的服務模式、銷售的方式都應該有所調整,他將他整理了ㄧ段時間的資料提出對老闆進行報告,他說老闆是這樣回覆他的:「過去我們是這樣服務的,一直都做的很好,為什麼要改變?你這個作法確定能帶來效益嗎?我想還是用本來的作法比較妥當。」
新創的企業的公司規模較小,制度相對單純,有時候一個人身兼好幾個工作角色,溝通的問題降到最小了,也沒有過去成功經驗的包袱,所以可以很專注,很勇於嘗試,在錯誤中不斷的學習,因此總是有機會搶到先機,新創公司若能持續的進步,而市場中的大企業仍在牛步進行,時間一久彼此的距離就拉開了,當然了,若新創企業沒有辦法持續的創新與滿足市場,那大企業靠著資源雄厚、渠道廣、夥伴多的優勢,還是可以再次後來居上。
大企業要跳脫過去的習性是不容易的,所以新創企業只要找到自己的價值主張,去滿足你的目標客戶需求,即使這個族群暫時只有5%的比例,你也可以生存下來,只要你夠專注,迅速,你都有機會扳倒大象。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