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球隊中,有些人天份好,有些人天份稍差,另外有些人是欠缺栽培,如果你要大家接受一樣的訓練可不行,對那些天份好、球技好的隊員來說,一般的訓練對他們來說是不足夠的,但對初學者來說,過重過難的訓練對他們來說又太吃力了,所以你必須把訓練分開來,同時對不同隊員,也該有不同的指導方針以及標準,像有一個學弟,天生體能就非常好,所以我們比較著重在調整他的動作及技巧,等到訓練到一個段落後,開始加強他的心理素質訓練;但另一個學弟素質比較一般,我們會先從加強體能訓練開始,然後讓他先從基礎動作練起,先讓他能跟大家一樣站到球場上一起練習為主,這樣子他才能慢慢進步,找到打球的樂趣。
在企業管理中也是一樣的,一個團隊中每個人的能力有高有低,你如何因材施教,並且根據目前部門所需的能力去調整你的訓練方針,你不可能用老鳥的標準去要求菜鳥,也不可能讓老鳥做跟菜鳥一樣的事情,那都是有問題的,對大三的球員來說,打出好球是必須的,但對大一大二的球員來說,打出好球就值得嘉許,標準一定會有所不同,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一個球隊從組成、訓練、上場、調度、檢討到永續經營,每個環節其實都有很多眉角,而這些眉角很多都可以運用到企業管理上頭。
我從高中開始打排球,高中的時候打校隊,在沒有太多學長指導的情況下,我們大多自己練自己的,大多靠著自己的體能跟一些基礎上場跟別人打,常常是輸多贏少,而當初進入校隊有沒有什麼限制呢?其實沒有,只要想要練習就可以去參加,但能不能上場就是另一回事了,球隊成員本身沒有太多的交集,除了跟我一起去練球的兩位同學外,跟學長間幾乎沒有什麼交情,到大學後,我差點放棄了排球選擇籃球,因為籃球其實也很有趣,我籃球打的甚至比排球好的多,但後來還是決定選擇排球,只因為我同學的一句話:「排球不是女生在打的嗎?」,我氣不過就跑去練排球,一定要證明給他們看,排球也是很man的。
招募,吸引合拍的人
廢話不多說啦,我們先從球隊的組成來談談吧,因為球隊不像企業一樣有人數上限,所以在新生剛入學時都會有舉辦系隊招生,而可以來的人數當然是愈多愈好,我那個年代,大多就是到學弟妹上課的教室中,做一段系隊說明,然後來段比較有趣的橋段,像我下下下下下下下一屆的學弟們就弄了下面這段影片,其實從招募起,我們就在吸引對我們球隊有興趣的人,只有喜歡這個地方的人才能待的久,也才會過的快樂,而企業選才其實也是一樣,如果你在面試的時候將公司包裝的很完美,把人騙了進來,那這個人發現真相後,是會對你有怨恨的,也不會做的開心,所以從招募時,你就要挑選合適的人,也要給人家機會挑選合適的公司。
訓練,因材施教,依狀況調整
一個球隊中,有些人天份好,有些人天份稍差,另外有些人是欠缺栽培,如果你要大家接受一樣的訓練可不行,對那些天份好、球技好的隊員來說,一般的訓練對他們來說是不足夠的,但對初學者來說,過重過難的訓練對他們來說又太吃力了,所以你必須把訓練分開來,同時對不同隊員,也該有不同的指導方針以及標準,像有一個學弟,天生體能就非常好,所以我們比較著重在調整他的動作及技巧,等到訓練到一個段落後,開始加強他的心理素質訓練;但另一個學弟素質比較一般,我們會先從加強體能訓練開始,然後讓他先從基礎動作練起,先讓他能跟大家一樣站到球場上一起練習為主,這樣子他才能慢慢進步,找到打球的樂趣。
在企業管理中也是一樣的,一個團隊中每個人的能力有高有低,你如何因材施教,並且根據目前部門所需的能力去調整你的訓練方針,你不可能用老鳥的標準去要求菜鳥,也不可能讓老鳥做跟菜鳥一樣的事情,那都是有問題的,對大三的球員來說,打出好球是必須的,但對大一大二的球員來說,打出好球就值得嘉許,標準一定會有所不同,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上場,只有六個人,誰出線?
平常訓練了很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先發球員,一般來說,我們一次上場都會安排5個攻擊手+1個舉球員,打單舉球的隊形,就我們來說,我們挑選的順序如下:
1.舉球員是球隊的靈魂,通常會先保留
2.會先挑選攻擊技巧比較好的+防守技巧不錯的,這個挑選法則應該很正常
3.挑選防守好的功能性球員
一般來說,排球是重視防守勝過進攻的,尤其在我們這個等級的比賽中,很多球隊輸掉比賽都是因為防守太差的關係,所以我們在挑選時會重視防守勝過進攻,所以防守好的球員會比只擅長進攻的球員更有機會上場,但是,如果一支球隊中人人都很強,但上場還是只能有六個人,這就出現競爭,也出現了排名,這時候隊長就要扮演好他該扮演的角色,事先溝通好為什麼這次是這六個人上場,然後說明其他球員的上場機會,把依據說清楚,也讓其他人留有上場磨練的機會。
在企業管理中,也有績效考評,這是避免不開的問題,每家公司都需要面對,你要把評定績效的標準講清楚,也要告訴那些績效表現仍不是最好的人,他們還有什麼改善的地方。
調度,依狀況調整球員組合、戰術
每次比賽前,我們會先打聽對手的消息,會大致知道對手的強項在哪?主力球員是誰?哪邊有弱點?然後第一局的比賽大多是用來摸清楚對方的底,儘快的了解對方實力的強弱,然後針對弱點的部份攻擊,而有時候碰到旗鼓相當的對手時,雙方可能都有弱點出現在對方眼裡,而如何排除我們的弱點,然後強化對方的弱點就是勝出的關鍵了,就我們球隊來說,我們的指揮調度很即時,有時候是直接在球場上調度,有時是暫時時間,有時是局跟局之間的休息時間,我們會儘快的彙整大家觀察到的狀況,然後做球員、位置、戰術的調度,而不會等到球賽結束後才來檢討,就像有一次比賽,我們球隊的舉球員受傷了,所以緊急把我們攻擊能力很強的攻擊手轉去當舉球員,因為我提過舉球員是球隊的靈魂,而這個球員的舉球技巧也僅次於主要舉球員,這就是調度。
企業管理中,部門面對的狀況也是千奇百怪,有時候是專案發生狀況,有時候是有人離職了,這時候就要考驗主管的調度能力,隨時調整好戰術面對目前的問題。
檢討,賽後檢討一樣不能少
雖然我們在球賽進行中就會進行調度了,但我們賽後一樣會檢討,這個檢討跟球賽中不太一樣,球賽中我們先針對幾個關鍵的問題做修正,例如接球連續接不好的問題,或者攻擊連續outside的問題,但賽後的檢討我們會針對記錄的內容去看,我們lose了多少球,接噴了幾球,或者球員的體力跟求勝慾望,我們通常會要求大家寫一下比賽心得,然後學長們來點評一下,並進一步在我們往後的練習中做改善。
企業管理中,成效的檢視、指標的控管,其實也是在做一樣的事情,檢討,為的是接下來可以做的更好。
永續經營,需要建立文化
我從大學畢業已經將近10年,從我大四開始,每ㄧ年我們固定會舉辦兩次的「明星賽」,我們會邀請畢業的學長們回學校一起打球,這樣的習俗已經持續了10年,每ㄧ年回學校的畢業學長愈來愈多,而球隊的文化也得以延續下去,球隊的文化從日常就在建立了,隊員跟隊員間的關係,對團隊的向心力,靠著一次又一次的練球,一起進步,一次又一次的贏球,在球場上互相激勵,贏球時一起慶祝,輸球時一起勉勵,團隊建立起來後,把觀念傳達給每個人,球隊的文化就建立了起來,而企業管理也是一樣的,你必須要跟團隊一起走,面對各種問題,然後一起克服,鼓勵團隊持續走下去。
之前有一本書叫做當球隊經理遇上彼得杜拉克,其實球隊管理跟企業管理真的有很多相似之處。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