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閱讀量不是關鍵,重點是理解

若你已經有過專精一門學問的經驗,你會發現你要學習第二門知識的時間也會降低,這主要是因為你已經知道該如何學習了,你知道學習一門知識應該先從閱讀+實作開始,閱讀是進入這個知識領域,實作則是協助你理解,若你要學習,你就必須要知道這個關鍵,光有閱讀是沒用的,但你可能會說:「那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很快的理解一門知識,甚至有些人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呢?」,主要的原因是這個人過去的學習經驗非常多,他已經找到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他可以很快的從一個領域切換到另一個領域,也就是他本身已經是個跨領域學習的人,他能將A領域的知識很快的對應到B領域相似的知識,甚至他能將兩者實作的部份做連接,因此他的理解速度非常快速。

剛剛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廣告,提到某個人有一套學習方法,可以讓孩子學習一目十行,別人看一本書的時間,他可以看十本書,別人10分鐘看5000字,他可以10分鐘看兩萬字,只要學了他的學習法,就保證可以考出好成績,看到這邊,我心裡唯一的想法就是:「無怪乎我們國家的孩子都是在背書,而不是在學習。」,我覺得速讀本身是好的,但讀的快不代表理解的快,「閱讀」與「理解」是兩回事,「閱讀」只需要花時間下去就可以,但「理解」有時卻需要花很多的時間,需要時間去累積經驗,需要時間去體會,需要時間去思考,若我們的學習都只停留在閱讀階段,那這是你茶餘飯後可以拿出來跟人家聊聊的,但你其實無法好好運用這些知識。

閱讀而後內化
image

我們在學習一門知識時大多是透過大量的閱讀,並停留一段時間作為吸收與理解的緩衝,以我過去學習技術為例,我們可能會看一堆ASP.NET、Javascript、CSS相關的書籍,裡頭肯定會講到ASP.NET生命週期、DOM等相關知識,這時候透過閱讀我大概只能先將生命週期中包含哪些階段,順序為何,但我這個階段只能說是記下這些東西,但你要問我實際對程式的影響是什麼,我倒是說不清楚的,我必須要藉由撰寫範例去驗證書上所說的內容,並且透過實戰逐漸的讓我「理解」這些知識,也就是說這一門知識的理解,我可能要花費到數個月到數年的時間。

在學習單一領域知識時,我往往是透過大量的閱讀,然後逐步去理解收斂,在我理解完後,這些知識就變成我的領域知識,是我可以靈活運用的,而不是只在腦海中的瑣碎知識。

找出你的學習方法
若你已經有過專精一門學問的經驗,你會發現你要學習第二門知識的時間也會降低,這主要是因為你已經知道該如何學習了,你知道學習一門知識應該先從閱讀+實作開始,閱讀是進入這個知識領域,實作則是協助你理解,若你要學習,你就必須要知道這個關鍵,光有閱讀是沒用的,但你可能會說:「那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很快的理解一門知識,甚至有些人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呢?」,主要的原因是這個人過去的學習經驗非常多,他已經找到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他可以很快的從一個領域切換到另一個領域,也就是他本身已經是個跨領域學習的人,他能將A領域的知識很快的對應到B領域相似的知識,甚至他能將兩者實作的部份做連接,因此他的理解速度非常快速。
image

上面這張圖只是呈現一個學習的結構,我們時間並不多,所以每次我們大概只能針對單一領域做學習,日子久了,我們可能已經熟悉2-3個領域的知識,這時候我們應該再次收斂過去的經驗與知識,找出一個較高效率的學習方法,並試著將多個領域的知識整合,只要你掌握了學習方法,並能有效的整合多領域的知識,它門就會成為你的核心知識,未來你就可以在這個核心知識下持續的增加新的知識領域,你的知識也會愈來愈豐富,你進入新領域的時間也會相對的縮短了。

方法與知識應該持續被更新
要留意的是,有些人在單一領域學習了10多年後,漸漸的發現自己已經很難接受新的領域知識,這主要是因為他並沒有在過程中持續的接觸其他領域知識,沒有衝擊,沒有調整,因此他的學習方法就是在單一領域上,非常堅固不可撼動,但其實學習的方法會隨著你知識的增長、經驗的累積而被優化,隨著時間的推進,知識會被演進,工具會被改良,我們的學習方法跟知識都該持續被更新,否則就會成為一個僵化的知識體制,用舊的思維來面對新的知識、新的領域,這自然會格格不入了,所以千萬要記得持續的優化你的方法與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