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當大學教育已經成為國民教育

我們國家帶動所謂高等教育的功夫已經做夠了,我們的高等教育文憑已經太多了,但我們的國家競爭力卻在下滑中,何解?受高等教育的人變多了,但競爭力卻下降了,這顯然有什麼地方錯了,國家該思考的是如何讓這些受高等教育的人「質」得以提昇,而不是去強調「量」的提升。


畢業了,YA.......但是,之後呢?
(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news/2009-08/04/content_8518562.htm)

雖說最近正在推行12年國教,但其實我們自己都知道,現在大學已經成為基本學歷,只要你有辦法念高中,只要你想念,就一定可以念大學,所以12年國教,不如說是16年國教了,當其他國家希望年輕人更早走入社會的今天,我們正反其道而行,把年輕人盡可能的留在學校,一留就是16年,但經過16年的教育後,我們的孩子的競爭力不但沒有提昇,反而衰退了,其實這個問題談過好多次了,有曾有幾次在公開的活動中跟幾位大學教授們討論到這個問題,他們問:「學校應該教什麼你們企業才會想用?」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答案是沒有意外的:「給我們技能符合需求的人。」,這個問題背後有很多的問題可以探討,我記得當時我提了幾個點:

(1)目前的學校教的大多還是通識教育,出了社會後還是要重新再學過,我建議學校教導的課程應該更聚焦一些,當然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領域做發展,但一定要在一兩個領域特別擅長,師資、設備等都依該領域的需要去建置,這樣才能給學生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也才能更深入的教導學生專業知識。

(2)大學的課程很多與實務有太多的脫節,不是那麼的務實,建議可以多一些請業界講師來授課的課程,同時也增加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可能是學術合作,也可能是企業實習,讓學生們可以在就學期間就接收到較多的業界資訊,同時系辦公室在規劃每ㄧ年的課程時應該也需要多依業界目前所需的技能做規劃,讓學生真的學習了出社會後用的上,找的到工作的技能。

(3)在教導大學生專業知識時,也必須要先教導社會大學的知識,我們發現很多社會新鮮人不論在找工作、寫履歷、人際溝通、職場禮儀等軟技能上的能力很差,16年的教育,我們卻沒有教孩子這些基本但重要的東西,讓他們必須要出了社會大學後再去學習,難怪人家說「凡是不考試的,都很重要」,台灣的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們考試、考試、考試,父母也是這樣期望孩子們念書、念書、念書,但都沒有教導孩子該怎麼在社會上生存,大學是多數人進入社會的最後一站,應當有義務要教導學生們社會經驗。

我們國家帶動所謂高等教育的功夫已經做夠了,我們的高等教育文憑已經太多了,但我們的國家競爭力卻在下滑中,何解?受高等教育的人變多了,但競爭力卻下降了,這顯然有什麼地方錯了,國家該思考的是如何讓這些受高等教育的人「質」得以提昇,而不是去強調「量」的提升。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