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我選定了其中一項工作內容作為我下一個職務時,我便會開始針對該項職務所需的技能做補強,例如當我還是研發工程師時,我就已經看了很多管理的書籍,包含目標管理、專案管理、帶人等等,等到我真的當上管理職務後,我便能逐步的將這些知識派上用場;當我還是開發主管時,我就對產品推廣、業務銷售感興趣,所以我就開始看了許多行銷、業務、社群、消費者行為、產品企劃等等相關的書籍,所以當真的轉換了職務,我即便沒有太多該領域的實務經驗,但我還是已經具備了基本的60分,因為知識我有了,將你的時間投資在未來的理想職務上頭,你便有機會更快的上手,未來的你肯定會感謝你今天的付出。
最近有人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在工作上轉換幾乎每年都轉換職務,不會有不適應的情況出現嗎?」
這個問題其實我之前曾經想過,所以我簡單的回答他「前期會,但後來漸漸不會了」,j我自己歸納,我之所以漸漸不會的原因有二:
1.我擁有足夠的common sense
2.我習慣將時間投資在我未來的職務上頭
所謂的common sense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在工作上除了你分內工作的那些事兒外的其他事,例如你是個程式設計師,你是否想像過公司內部行政程序的合理性?是否想過財務會計的問題?是否對組織架構的設計有興趣?是否知道企業運作的關鍵因素?是否對公司每年的營運狀況有所了解?這些對我來說就是所謂的common sense,為什麼我會稱它們為common sense呢?因為這些東西是不管你換了什麼職務或者換了公司,甚至換了行業,這些東西都有很高共通性的,也就是你只要學習一次,你就擁有了這些「通識」知識,而這些通識就是貫穿整間企業運作的基礎,懂了這些不見得會讓你飛黃騰達,但這就像是九陰遺缺一樣,是可以幫助你突破到更高層次的關鍵要素。
我舉個例子來說,當你準備升遷到中高階,你的成本觀念一定要夠強,而成本觀念會從哪些地方來?你必須要懂得所謂成本不是只有薪資或者實體花費的成本,你要思考的層面更多,包含訓練、硬體折舊、保險、差勤、水電費等等,林林總總的費用,這些資訊你從平常就該知道,就不會講出每個人每個月的成本應該就只有薪水這種話;另一個例子,當你們公司的組織從官僚式轉變成扁平式,你也該清楚你自己的機會是因此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如果你是基層主管,你可能要意識到你往上的機會可能減少了,如果你是高階主管,那你可能要意識到你管轄的範圍可能變多了,而公司做這項調整的背後原因是為了什麼?如果你可以清楚知道原因,那你可從中觀察出一些好壞變化,對你吸收相關的知識幫助很大,未來你很有可能就是提出變革的那個人,因為你不是冷眼旁觀周邊事情的變化,你是「有感」的,當你可以將這些common sense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去到哪邊你都不會是無知的。
第二個,什麼叫投資在未來的職務上面,我們先回顧一下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嘀咕]跨階管理,可助你做出更高的價值
其實這兩年來我在選擇職務時沒有太多的迷惘,大致上都還知道接下來自己該做些什麼,而從跨階管理這篇文章中其實就可以了解到,為什麼我可以清晰的看見要走的方向,因為我習慣跨越兩層去看看其他東西,例如當我是個工程師,我除了會去找我老闆討論事情外,我也很喜歡聽聽老闆的老闆講的東西,藉此了解他們對每件事情的看法;而在我的專業領域上,當我帶領的是開發團隊時,我除了會接觸產品協銷團隊外,我也會去接觸業務團隊,了解一下他們的工作性質,並且知道做好這個職務的人,他們具備了哪些能力與特質。
因為這個習慣,我可以了解到的職務內容也愈多,當我在選擇我下一步時也更能把握到該項工作是否適合我,而一旦我選定了其中一項工作內容作為我下一個職務時,我便會開始針對該項職務所需的技能做補強,例如當我還是研發工程師時,我就已經看了很多管理的書籍,包含目標管理、專案管理、帶人等等,等到我真的當上管理職務後,我便能逐步的將這些知識派上用場;當我還是開發主管時,我就對產品推廣、業務銷售感興趣,所以我就開始看了許多行銷、業務、社群、消費者行為、產品企劃等等相關的書籍,所以當真的轉換了職務,我即便沒有太多該領域的實務經驗,但我還是已經具備了基本的60分,因為知識我有了,將你的時間投資在未來的理想職務上頭,你便有機會更快的上手,未來的你肯定會感謝你今天的付出。
其實投資未來不見得就是要轉換領域才有價值,你如果希望自己未來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那你就應該持續投資在這項領域上,把你的專業深化深化再深化,不要吝嗇花時間去提昇自己,若說有哪一項投資是保證不會虧本的,那我想就是投資自己吧。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