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Cheers雜誌,七年級工作觀大調查》讀後感

[嘀咕]《Cheers雜誌,七年級工作觀大調查》讀後感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http://asia.cheers.com.tw/2011/images/article/article15.aspx

裡頭談到幾個統計數據蠻有意思的:

問題一:七年級生本身對成功的定義為何?

文中提到六年級生對成功的定義是升遷、工作上的成就,我在想可能當初可能沒有前兩個選項吧,其實當我們看到問題中有「生活快樂」這個選項時,多數人應該是二話不說就會選下去了,倒是不太意外,這個數據的結果應該蠻適合4.5.6.7年級生的吧。

問題二:你對工作/生活上的分野

這個議題前幾天member也提出來討論過,我們純就個人的角度去討論,而非以主管/部屬的角度在談這件事,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思考過這些問題,我還記得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提到「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不要因為全心投入工作而忘了生活,但不是我們逃避工作的藉口」,我的想法是「工作/生活的分配比例不是單純的50/50,而是隨著你的目標、人生階段、家庭狀況而有所調整」,如果你現在正值事業發展的年紀,那你的配比可能是80/20,若你已經結了婚,且沒有太多的經濟壓力,你可能是50/50,這個配比要依你自己的狀況而調整,這不叫犧牲,而是你清楚自己的狀況,做出合適的應對。

問題三:選擇工作的重要考量原因

排名第二的這項其實我之前一直覺得是很重要的關鍵,但有人一直秉持職場沒有朋友這樣的觀念,其實我覺得職場上還是可以交到很多值得交往的朋友的,即便彼此有競爭關係,還是可以變成朋友的,到不用太悲觀,如果你工作的場合薪水還不錯,同事人也很好,那最少最少他已經可以稱得上一份不錯的工作了,而第三名遇到好主管這一項也不太意外,其他與環境、企業文化相關的內容也是有蠻多人在意的。

問題四:這份工作對你個人的意義是什麼?

培養下一份工作的能力高居第一名,而且超越第二名快一倍,其實這一項壓根兒也沒有錯,現在企業也很少有終生僱用制,員工自然也該持續不斷的幫自己累積足夠的能力,以因應下一次的轉職,還記得前幾年的金融風暴嗎?那時候我想大家都恨不得自己有本事擁有足夠的能力自保,不至於失去工作,我想這跟忠誠度關聯性不高,而是一種自保的作法,往好處想,我們都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不是嗎?當然了,如果公司內部也有暢通的管道當你能力提升後就有機會獲得升遷,那你也不用一直考慮往外頭去囉,因此忠誠度本來就是雙方面的,公司對我們好,也才值得我們忠誠對待呀。

問題六:對於未來的職稱,個人的目標為何

希望擔任專業職的人高居第一名,也就是一個只要專精在自己專業領域上頭,但不用擔任行政管理工作的職務,這個結果意外嗎?其實不太意外吧,可以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也不用去處理一堆人事行政工作,應該很多人都喜歡吧,但在台灣的環境中,能一直擔任專業職務且持續有發展的工作在比例上畢竟還是少數,若想要有薪資上的大幅調整大多還是要擔任管理職務才有可能,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也有人點出說這是為什麼台灣50.60歲的IT人員這麼少,畢竟台灣社會的普世價值似乎總認為年紀一到,應該就要擔任管理職務「才對」,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呀,但這問題確實存在台灣企業中,但在近兩年我感覺這狀況有稍稍的改變,大家慢慢可以接受更高齡的專業人員,而或許有一天,想要有好發展的人,不一定要去擠那條你壓根兒沒興趣的管理職務。

問題七:你對好主管/老闆的定義

還記得前幾天有人問到我「主管是要發展部屬,這個觀念對嗎?」,我說沒錯呀,這本來就是主管的職務,而看來大家也確實期望自己的主管能協助自己成長,而在專業能力、溝通能力、決策、人格等特質上也被認為很重要,看來一個好主管並不易當啊,而這些也算是比較務實的特性,不太意外了。

看完整篇文章的統計數據,個人覺得準確度應該還不錯,沒有太大的誤差,但確實有助於我們更了解大家對工作的期待。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