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談管理槓桿-如何妥善運用在團隊中?

[嘀咕]談管理槓桿-如何妥善運用在團隊中?
如果今天如果我們使用槓桿的原理來思考這件事情,花時間去了解每個成員的能力缺口、特質等,這就是在找尋合適的支點,如果成員A對於變化性的工作較不擅長,比較適合處理例行性的事務,如果今天交辦下來的一件任務,變化性很高,若要靠他自己想好加上實作,可能會需要花到40個小時(可以當成石頭40公斤重),但如果今天我們先花4個小時(幫忙施4公斤的力)協助他將工作梳理,讓變化性降到一個他可以應付的程度,他工作的時間有可能可以降低到20小時,這樣一來,你只花了4個小時,卻讓他的工作時數下降了16小時,這樣的效益是不是頗大呢?管理者施小力而協助member創造更高的成效,這就是所謂的管理槓桿。

去年四月多的時候我寫了這篇文章:[嘀咕]管理的價值,來談管理的價值,文中提到管理不在於幫自己創造了多少價值,而在於讓團隊創造了多少價值,今天再來談一個管理領域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管理槓桿,我們大概知道槓桿的原理,如何用最小的施力而獲得最大的成果,如下面這張圖所示:

(圖片來自:http://webmail.ysps.tp.edu.tw/~hing/bar.htm)

只要用對方法,我們可以用很小的力氣舉起很重的石頭,而這個石頭的重量可能是我們光靠手搬也搬不起來的,這樣的狀況我們回到管理層面來看,當有一天我們帶領著5個成員要完成一件事情,而這5個成員的程度不一,工作內容也不盡相同,身為主管,你如何完成你們的任務呢?如果你打算一人兼6個職務,逐一協助每個人完成他的工作,你就像徒手搬運石頭一樣,考驗的就是你個人的臂力跟耐力,很快你就會乏力,當你也倒下了,石頭就只會靜止在原地,永遠也到達不了他該到達的目的地。

反之,如果今天如果我們使用槓桿的原理來思考這件事情,花時間去了解每個成員的能力缺口、特質等,這就是在找尋合適的支點,如果成員A對於變化性的工作較不擅長,比較適合處理例行性的事務,如果今天交辦下來的一件任務,變化性很高,若要靠他自己想好加上實作,可能會需要花到40個小時(可以當成石頭40公斤重),但如果今天我們先花4個小時(幫忙施4公斤的力)協助他將工作梳理,讓變化性降到一個他可以應付的程度,他工作的時間有可能可以降低到20小時,這樣一來,你只花了4個小時,卻讓他的工作時數下降了16小時,這樣的效益是不是頗大呢?管理者施小力而協助member創造更高的成效,這就是所謂的管理槓桿。

我覺得管理的工作目的就是如何讓團隊創造最大的價值,且這個價值是可以延續與擴散的,所以在使用管理槓桿時千萬要留意的一件事情就是衍生的價值,今天使用槓桿的目的不是要你代替他去搬運石頭(完成工作),而是透過引導的方式,告訴他我們如何去移動石頭(工作導引,教導做法),這樣這個成員在過程中學習到的是一個做事的方法,那未來遇到相同的工作時他才能自己了解該怎麼做,你這次花了4小時,下次可能只要花2小時協助就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慢慢的你再也不用為了相同的任務給予協助,這樣長期來說,你可能總共只花了6小時,但團隊提高的價值卻是遠遠大於60小時,那何樂而不為呢?

身為管理者,時間非常有限,但如何運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協助其他人完成更高價值的工作,那就必須要使用管理手法與管理槓桿的原理來協助了。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