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在小處用心
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們必須要在小處用心,針對不同的對象準備不同的內容,這是一件小事,但可以創造出來的成果卻是巨大的,那些狀況會讓你感到對方真是用心,有時候只是一點小事,就足以讓人的印象大幅改變,我們看事情真的只看大方向嗎?其實在小處用心,才有望完成大事,別忽略小地方了。
今天講一個小故事。
大約在3-4年前,當時我正負責維護一個基礎平台,當時公司內部已經有2-3個產品使用了該基礎平台在開發產品,有一天主管交辦了我一個任務,他跟我說有一個新的產品正在評估是否要使用這個基礎平台來開發一套新系統,要我去找對應的窗口說明我們平台的特性,並針對他們提出的需求給予回應。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相關的背景:
1.對口單位的成員全都是年資5-15年的SA/SD,沒有Programmer
2.過去他們曾經開發過一另一套以Java為基礎的系統A,該系統使用了基礎平台X
一開始可以得知的資料其實不太多,而因為我一直以來負責的都是基礎平台的維護,嚴格來說就是完全的偏技術領域,一下子要面對一群SA/SD其實還真的有點苦惱:
1.技術與應用的思考模式差異很大
2.年資差異所造成的經驗落差
3.過去他們開發的系統A功能非常強悍,基礎平台X也具備了很充足的擴充能力
過去我只有對技術人員上過課,講的內容就是我們系統如何實現快速開發、支援的元件、ORM的技術、支援的UI Patterns等等偏向程式撰寫的內容,若我要跟一群SA/SD說明這些技術內容,結果肯定不能討好,最大的可能就是大家聽得一頭霧水,我也沒有達成主管交辦的任務。
我仔細想了想,不行,我一定準備一份偏向應用面的資料來跟他們做簡報,所以後來我針對以下幾點去發想:
1.SA/SD在意的是你有什麼應用,而不在你如何實現
2.SA/SD負責制定架構與規格,他必須知道用這個平台後,他要如何預估他的工作時數
3.他們用過基礎平台X,那對X的了解應該很夠,以這個X的作為我的對照,說明那些可以做到,那些不行,而做不到的部分我們如何解決
接著我做了幾個動作:
1.整理已經在我們平台上開發出來產品的應用內容
2.整理開發的時數預估內容
3.對基礎平台X進行了解,建立術語對應表與功能對應表
4.列出基礎平台X中可做到的功能而我們欠缺的,以及我們獨有的特色
後來經過一番調整後,我把本來偏向技術的投影片轉換成比較偏應用領域,當時我的經驗還不夠多,所以在轉換過程,還是有許多不足與語焉不詳的地方,但以會議的結果來說,SA/SD對我的說明是滿意的,因為沒有帶到過多技術的細節,也用了他們熟悉的術語跟他們溝通,不久之後這個系統就進入開發了。
從那次起,我便很清楚的得知,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們必須要在小處用心,針對不同的對象準備不同的內容,這是一件小事,但可以創造出來的成果卻是巨大的,也因此,我的簡報時常不只有一份,我會根據不同的對象做些微調整,而怎麼準備簡報其實可以看看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嘀咕]如何做好簡報
履歷上把應徵的公司名稱打錯;
收到Mail,把我名字或者部門名稱打錯;
收到一封針對相關職務客製化撰寫的自傳;
面試通知中告知你如何前往該公司;
那些狀況會讓你感到對方真是用心,有時候只是一點小事,就足以讓人的印象大幅改變,我們看事情真的只看大方向嗎?其實在小處用心,才有望完成大事,別忽略小地方了。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