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咕]IT人員的職場小嘀咕-IT人的職場規劃
今天跟一個在職場上打滾很久的前輩聊天,先說一下這個前輩的背景,他在IT領域上的經驗十分豐富,參予過的產品framework設計次數比我多數倍,老闆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這個人是『鬼才』,這種稱讚我進公司後還沒有聽老闆這樣講過其他人,更不要說是在公開場合了。
因為一些原因,兩年前他離開了公司,在外頭闖蕩了好一陣子,最近有機會找他到公司來,希望能跟他聊聊,並請他分享一下他這段時間來的工作狀況與心得,他語重心長的跟我說:在台灣,IT人員的職涯路徑規畫通常有以下幾種:
1.RD-->SD-->SA
2.RD-->PM
3.RD—>Supervisor
以上幾種,最後發展都是需要涉入管人或者管事的工作內容,並沒有RD人員從年輕幹到老的路徑,他在軟體公司提過,是否能幫純IT人(對研發有濃厚興趣)規劃一條路徑,而不一定要走到Domain或者管理,這種概念在國外被稱為雙軌制,擅長管理的人,可以走管理路徑;擅長研發的人,可以走技術路徑,因為有些公司相信當員工做他擅長的事情,可以從做完變成做好,所以在IBM有所謂的Super-Programmer,尊爵得地位可以等同於總裁(真假不知),這對擅長技術的人來說,是個很大的誘因,一來他可以做他擅長的事情,二來又可以獲的等同於主管的同等報酬與地位,但這樣的現象,在台灣很少有公司有這樣的制度。
這個前輩去到一間貿易公司,他擁有強大的IT專業知識與經驗,結果到該公司後,卻都被叫去做一些SA/PM相關的工作,而較低階的Programming工作都交給大陸那邊的PG去撰寫,因為基於公司的角度,請他來是要將能量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而所謂更有價值的的地方普遍被認為就是SA/PM一類的工作,他在該工作的管理/IT配比約為8:2,我想這對一個滿懷興趣希望能做IT工作的人來說確實是有點悶。
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能選擇與自己興趣相符的工作,哪怕是薪水較低都沒關係,
比起那個每天讓你煩悶到想哭,但薪水較高的工作來說,薪水低一點是值得的.....
我個人是很喜歡SA/PM相關的工作,也很喜歡IT研究,但我仍能理解他的想法,因為我接觸過一些IT人,確實是喜歡面對電腦勝過面對人群。
我個人是認為軟體開發相關工作中,免不了會需要做SA/PM的工作內容,當需要問題排除、技術架構解釋時也都是需要IT人員站出來的,但若職涯的路徑是希望往純IT的方向去走,那主管確實可以幫忙做些安排,當然前提是公司認同這樣的做法。
不過我還是想要給大家一些建議,在工作的規劃上趁年輕時可以多嘗試,有些讓你擔心害怕的職務內容,說不定你最後會愛上它也不一定,而那些讓你嚮往的工作內容,說不定內容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在嘗試過之前,千萬不要幫自己關閉了某條路,別人的經驗不代表會發生在你身上,比如:
別人當PM,背了一肩無法結案的案子,不代表你也會這樣....
別人當主管,每天都要面對一大堆客訴案件,天天工作14小時....
別人寫程式,操得要死,薪水少的要命,還要被稱為工程宅....
......
別人當PM,下頭有3個超強的RD人員,每個案子都很順利....
別人當主管,天天出一張嘴叫別人做事,工作輕輕鬆鬆....
別人寫程式,開發出一個新的web行銷系統,大賺了好一票....
......
別人的經驗,你可以當成借鏡,但不要以為全世界相同職務的人都相同,撇開公司制度不同、面對的客戶不同、主管不同、下屬不同等等環境問題,你的處理方式也非常的重要,如果你已經準備好想要挑戰某個職務內容時,你一定要先了解這個職務的工作內容、目標、環境等等因素,如果都掌握了,就去面對吧,趁年輕給自己一些機會,或許你會發現自己潛在的興趣...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