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常在開發的過程當中,切換工作,這時很有可能會切換分支,這時候可以利用 git 的 Stash 或是 Rider 的 Shelve 來暫停目前的開發,下次切換回來的時候,就可以繼續尚未完成的開發工作。
TFVC 也有提供擱置(Shelve),是將檔案放到遠端伺服器,Rider 則是放在本地端。
我們很常在開發的過程當中,切換工作,這時很有可能會切換分支,這時候可以利用 git 的 Stash 或是 Rider 的 Shelve 來暫停目前的開發,下次切換回來的時候,就可以繼續尚未完成的開發工作。
TFVC 也有提供擱置(Shelve),是將檔案放到遠端伺服器,Rider 則是放在本地端。
Rider + Gitlab 應該是未來開發的組合,為了讓後面的開發工作順利我找了整合 gitlab 的外掛,花了一些時間,為了下次設定的時候可以直接使用,我將設定方式筆記起來。
在同一個團隊裡面每個人的開環境和習慣都不太一樣,IDE 的選擇也玲瑯滿目,也很難硬性規範團隊使用特定的環境跟 IDE。我們會面臨到 IDE 程式碼編排風格的問題,這時候 Editor Config 就是統一不同 IDE 程式碼格式的套件,只要在你的專案資料夾加入 .editorconfig 並配置好程式碼的編排風格,比如像是縮排、tab 的寬度以及 EOL 字元,只要確定編輯器所安裝的套件認得 .editorconfig 這支檔案就會自動套用了。
以往我在跑 Azure DevOps 跑 CI 腳本的時候,會把 CI 腳本放到 Server 上面執行,每次都需要透過 Azure DevOps 線上觸發/運行過一遍才能知道 CI 腳本是否有問題 ;gitlab runner 提供了一種機制,讓我們先在本地端執行,確定腳本沒有錯誤再放到 gitlab Server 上面執行,大幅降低 CI 腳本的除錯成本。
各個系統都會有自己的工具包管理工具 Ubuntu上 的 apt-get / apt、MacOS上的 homebrew、Linux 的 snap 、CentOS 或者 REHL 的 yum 或者 dnf、Windows 的 Chocolatey、Scoop、Winget,透過這樣的工具,做到自動安裝,節省下載和手動安裝時間。
之前有介紹 Chocolatey 配置與安裝 | 余小章 @ 大內殿堂 - 點部落 (dotblogs.com.tw) 的使用方式,這次來介紹 Scoop。
不同於 Chocolatey , Scoop 預設安裝位置在 home (個人)目錄,所以安裝軟體時不會有討人厭的 UAC 。另外一個優點就是 Scoop 對環境變數的管理,可以方便開發者快速切換軟體版本。
sqlpad 是 Web Base 的 SQL 編輯器,可用於編寫和運行SQL查詢並可視化結果,通過 ODBC 支持 Postgres、MySQL、SQL Server、ClickHouse、Crate、Vertica、Trino、Presto、SAP HANA、Cassandra、Snowflake、Google BigQuery、SQLite 等。
以往都是使用 localdb 來進行開發和自動化測試,但它只能支援 Windows 平台,若是要跨平台,SQL Server 容器是選項之一,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要怎麼使用。
跟資料庫有關的測試可以稱操作資料庫的動作是倉儲(Repository)物件的單元測試,或者是,商業邏輯物件和倉儲物件的集成測試,不管怎麼叫,基本上對於資料庫的操作案例也應該會涵蓋到;原則上,案例不會多,至少會有一個,再重要性來決定要不要增加。
由於 .NET Core 跨平台,除了可以部署在 VM 的 IIS 之外,Docker 也是選項之一,它的使用體驗甚至比 VM 還要來的好,部署速度也比 VM 快很多
目前 Powershell 已經來到了 7,有關差異說明可以參考以下的連結,這裡也會使用 Powershell 7 來演示
Windows PowerShell 5.1 與 PowerShell 7.x 之間的差異 - PowerShell | Microsoft Docs
看一下效果
當我們安裝好 WSL/WSL2 之後,就可以在 Windows 上使用 Linux 的命令,請參考 Windows 與 Linux 的互通性 | Microsoft Docs,但卻沒有像 Powsershell 那樣的 InstelliSense / Completaion,搜尋了一下發現別的生態已經有非常完整的方案了,最後我選擇 zsh + zim + powerlevel10k,它們除了讓我們的 CLI 畫面變得更漂亮,還有以下功能 (我只知道這樣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