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 - 企劃後的專案排程、自己排訂工作

專案管理 - 企劃後的專案排程、自己排訂工作

靈感來臨時,我還是寫一篇文章好了。

這次要講的是自己排訂工作,
開場,我先講我們要打悲情牌,我們是1~3人的APP team維護ios+android+php總共六隻APP。
能安排我們工作的人會是,行銷、企劃,通常一季一種需求,通常講的需求都不明確,時程訂的有點緊湊,因為預估錯誤,所以當然不會準時上線,
這次我看到的專案時程,感覺就是有問題,企劃一天後,接著的一天,是三管齊下,行動版、APP版、網站端一起做,但工程師都是不同人,但是跟APP相關的功能。這些有一些重複性,
得由一個人先做,這叫系統分析+資料庫設計,有了這一步之後,才輪到行動版、網站端改寫,但行動版與網站端的人不夠的情況下,是同一人,所以不可能平行,應該有先後順序,行動版完後才是網站端。
等系統分析、資料庫設計完後,行動版及網站端加上會有可用的資料,才輪到APP開發API及APP介面,
是的,這之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設計,設計也沒有兩個人,如何一下又是網站、一下又是APP,因為行動版與網站端比較前面,所以應該是行動版的設計先再來是網站端的設計,再來才是APP的設計。
 

所以整個專案流程應該不是平行處理,而是有先後任務完成,
現在我想想專案排程應該會是

企劃完→  

SASD → 系統分析設計  →  資料庫設計

設計    →   行動版設計   →   網站端設計   →   APP 設計

程式    →                                                     →    行動版程式設計    →   網站端程式設計   

APP    →                                                     →     API撰寫                →   APP程式設計        →   測試    →    送審

驚覺同時寫三種功能一口氣撰寫的,大概是認為,這四天你們要同時完成四件事,但事情有先後順序與時間延期的問題(還要設計出圖的話,設計出完圖還要經過營運、行銷、各種人討論過的後,還有可能被打槍)
覺得這種直接填月底完工,十足讓人覺得是一個專案管理的門外漢,當然的確,因為他是企劃。
所以個人覺得,當企劃完,應該交由專案管理PM負責,再由PM負責協調資源處理,很可惜在我們設計只有兩人,要負責的APP正要做的事,還要負責行銷面的DM、活動Banner。

OK,這時候才要進入我們的正題,說實在的人少真的有人少的好處,在行動版與網站端正在處理的情況下, APP Team 要做什麼事?
其實很可能就是自由發揮,真的我們自成一團自己安排自己工作。
除了上次要做的事、這次要做的功能、及待辦事項拿出來做。
我自己因為空檔期,有時候不知道要做什麼,就索取,接著要做什麼
有時不想索取的時候,就是自由發揮。

我自己想,我該做什麼,我就真的去做了,所以有個人有一半執行被指派的工作,一半執行自己指派自己的工作。
這種管理有些好處,就是我如果是一個很愛優化的人,真的有所幫助。

我做了哪些優化?
1. 舊程式碼翻寫,提升可維護的程式碼、易讀性的程式碼、不重覆造輪子,使用可重覆利用的架構,翻寫完編譯完,apk少了2MB,apk小,就容易下載,等待時間變短也是對使用者提升好感的方式。
2. 優化UX/UI流程,讓流程更順,發現有個地方登入完後,返回,竟然還在登入按鈕狀態,返回未重新抓資料更新畫面,這樣就是一個gap,使用者無法繼續下去卡住的地方,修正。
3‧ 觀察數據,隨時觀看APP評分、評論、討論版、問卷回饋、Google Analytics 的活躍使用者、事件數據,用來挖掘真正的實用者需求,發現問題並修正問題
4‧ 撰寫數據分析,這時候的空檔,有被安排過兩次撰寫排程,在寄送回覆提醒時,我算出了回覆率、發現哪些使用者通常不回、哪些使用者有很問題。算平均回覆時間,發現平均回覆時間通常在七天內、回覆率在越開始的時候越高,久了越低,更發現,資料未關閉的問題影響很多使用者的觀感。
5. Exception 錯誤修正, APP每天會看數據趨勢,一有錯誤,則可以從發現在哪裡有錯誤,修正並重新測試送審。
6. 自動化開發工具、測試工具,我進化了我API Test Tool ,能讓他隨時調整傳送到正式機或測試機、本機,丟出並返回資料,並觀察程式有bug,不必在用APP測試API。
7. 開發者模式APP,通常有些測試要用APP測試,建立開發者模式,進入開發模式選單,可立即測試UI畫面。
8. 觀察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商機,這不用多講,巧妙的利用競爭對手的缺點,只要我們有比他好的優點,在使用者需求對這個缺點非常在意時,我們就搶到一些人流。
9. APP介面學習,學習他人的優點,加以引用在我們的APP,可以提升我們的質感,如搜尋UI、評分機制、更新機制。
10. 理論學習,新知文章,如,因為分享會的原因,我去看書、看文章,就學到了如何增加黏著性(勾癮模式、法格行為模式)、成長駭客等資料,提升思考能力,在觸及許多議題時,因為新思想的導入,你有更多能發揮的IDEA,可能是無法透過書本或他人口中知道,因為這剛好你接觸學習到,才有這種思維,別人會覺得你的想法好特別。(其實就只是因為吸收了一些別人好特別的經驗)
11‧ 做文件或資料整理,我會記錄上版時間、每次上版時的評分數、處理的Exception記錄、專案工作項目工作撰寫。
12. 技術研究,因為Exception 所以,為了處理一個手機才會發生的問題,我進行了Android 6.0 Permission的研究,算是一種技術的學習,發現改太多了,索性不改,改成防呆與提醒,也有去解析別款APP的功能,像裁切圖示,我就直接抄來用了,並且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用。

變成了,除了一直完成被安排的工作,對於一個人才的培養,要給予所謂的空檔時間(當然Google 是用每個禮拜五不要做工作上的事),
如果空檔時,賦予更多的權利,做非工作以外的事,那或許除了讓工程師彈性自由運用、技術學習、成就感、讓他能自主發揮創意,會對產品未來有莫大的幫助,管理上的、優化的、文件的、技術更新的、畫面更新的、功能更新的各種增加。

突然覺得我閒閒沒事幹,但又發現,其實我幹滿多事的,因為空檔,不知道要幹什麼,每天都要還做每日報告(當然幸好沒硬性強迫一定要做事,沒人評論我是否在偷懶或做其它事情,我只不過是每天一直盯著數字看)
在想的是,我APP還能做什麼,我看到什麼需要改的,我想加什麼使用者想加的功能,我想修什麼bug、我想優化哪些架構、改哪些程式碼,幾乎開始空檔的每一天,我都寫重構哪個頁面、一直重構因為剛好寫到那個功能,看不爽就給他重構,能夠將原本3000行的程式碼,殺到剩下400~800行,你就知道太多重複的程式碼,可以抽出來共用,共提出父類別、方法、工具類別方法、獨立的template layout、刪除不必要的程式、刪除不必要的檔案。

優化到最後,近三個月的評分數,都是維持在4.5、4.6以上,每日平分數,也都有4.5以上,很多一天內都只收到5顆星的評價。但要從4.3到4.4,需要760 顆5顆星,平均一個月只收到100~200顆,也要四、五個月以上才有可能,所以前期呀,不要亂發佈、也不要功能做一半就上,一顆星多了,後面要追回來難追,也因為星星數低於其它競爭對手,你說誰會優先安裝呢?Google Play Store 給你的排行會可能是第一個嗎?如果要有更多的自然流量,做好是必要條件,好的產品本身就會自我行銷。

會發現客服在對我們的評論是,發現讓人很有感覺,因為不是什麼暗樁下的評論,而是真實發自內心寫評論的使用者,留下的感謝文字。
其實真實就是真實,不需刻意去要求自己人去留評論,只要是好東西,哪需要自己做假。是否(所以行銷要我去推公司的人留評論,我都沒幹過,現在評論太好了,也不需要幹這種事了)

這篇文章來自,我閒閒沒事幹,找事幹的工作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