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能相信的只有測試過的程式
之前去聽Ruddy老師的課程時,老師問了一個問題:『我們相信local端的程式還是雲端的程式?』
這個問題的答案帶點詼諧:『我們只能相信測試過的程式。』
聽到這句話讓我會心一笑,是的,我們能相信的只有有測試過的程式,而且是在『Testing環境』中測試過的這一個 assembly、component,我強調Testing環境的那個assembly、component,為什麼?下面我來說明一下前因後果。
之前去聽Ruddy老師的課程時,老師問了一個問題:『我們相信local端的程式還是雲端的程式?』
這個問題的答案帶點詼諧:『我們只能相信測試過的程式。』
聽到這句話讓我會心一笑,是的,我們能相信的只有有測試過的程式,而且是在『Testing環境』中測試過的這一個assembly、component,我強調Testing環境的那個assembly、component,為什麼?下面我來說明一下前因後果。
還記得我剛開始寫程式時,對於甚麼建構管理、Issue tracking、Version control等都不是那麼的在意,在意的只有程式能不能run的起來,所以在前期,我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我將我的code提供給Tester請他測試,他如果測試OK的話,就把我改好的內容放到Production環境去,但這樣的流程,其實存在許多的漏洞,以下一一揭露它的問題所在:
1.Developer跟Tester的環境不同
你很難確保Developer跟Tester的所有程式版本皆相同,連結的資料庫、環境參數、系統參數等等,都很難確保兩者是相同的,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在Developer測試OK的程式,到了Tester測試的環境去測卻發現不行,很多時候可能是少copy了一個元件、要調環境設定、其他相關程式的版本不同,一堆問題來來回回花費的時間實在驚人。
2.Developer提供給Tester的版本比Release的版本更新
一般來說我們進行完Bug fix後可能會出一個新的小版本,或稱為hot fix,這個hot fix會是一個正式release的程式版本,例如叫2.2.10.2,我們會把這個hot fix放到一個可被取得的網路空間,提供給相關人員下載,確保大家可以取得最新的程式版本,但依循以上的流程,我們發現Tester取得的程式是來自於Developer而不是hot fix的網路空間,這就可能出現Tester取得了一個尚未放到hot fix空間的幽靈版本,後續要追查問題時會變得非常的困難。
3.沒有標準的hot fix SOP
在我們做版本變更的流程中,我們很強調SOP,這個SOP包含要進行的程序、Input跟結果,而這樣的程序我們會透過工具來協助,以避免人工的失誤,例如我會把某個資料夾下的目錄、js、dll、css等都包裝到一個zip檔作為hot fix,這個動作如果透過工具來做,只要code沒寫錯,應該是萬無一失,但如果透過人工來處理,失敗的機率就變得非常高了,即使再熟練,都很難達到不會出錯,包裝好這個zip檔後會自動上傳到release區,然後由Tester透過工具去release區取得這個zip檔,自動解壓縮後放到特定的目錄下,完成一次程式的版本升級,以下幾個分鏡展示一下。
將程式透過工具打包成一個zip檔,並放到release區:
Tester到release區取得zip檔,透過工具將zip解開,並將裡頭的程式放到對應的目錄下,開始測試,測試無誤後就上到Production。
4.欠缺一致性的測試環境
以上的劇情我們可以發現,Tester都是在自己的環境中做測試,放到Production環境後還是有可能出現錯誤,因為兩者的環境還是有差異的,因此在實務上我們發展出另一種測試方式,就是真正環境模擬的Testing環境,這個環境與Production環境是一模一樣的,硬體規格、OS版本、Service Pack版本、連結的資料庫、環境參數、系統參數等等都是相同的,而這些參數都要被嚴格的控管,只要有調整,兩台機器要維持一致性,在這種狀況下,兩台機器間的差別只有應用程式的版本會有差異(Testing環境會比較新一點,因為有正在測試的程式),因此流程上會有一些變動,Tester是在Testing環境中做測試,測試成功後將這個新版本放到Production環境中,因兩者的參數一致,沒有意外下,測試出來的結果也多是對的。
5.相信測試過的A程式,不要相信別人口中的A程式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觀念,而且也很常發生,我現在依循標準程式將我的程式包裝成zip檔給你了(還沒放到release區),並告訴你說:『走SOP太花時間了,你先拿這個去測吧。』
於是你拿了並在Testing環境測試過了,這時候你應該要做的是把這個在Testing上測試過的zip放到release區,然後將同樣一個zip檔佈署到Production區,但多數情況下我們為了維持測試的流程,我們請Developer再"重"包一次zip,並請他上到release區,而我相信我剛剛測過了這個版本的程式,應該可以不用再測試了,所以我就把release區這個"剛剛測過"的程式直接放到Production區去,不再進行一次測試,因為我相信這個程式跟剛剛我測試的內容是"一模一樣"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可怕的,因為很多時候Developer在打包時可能會動一下source、改一下參數,導致打包出來的zip跟剛剛測試的zip之間是有些許差異的,而這個差異可能就衍生了另一些問題出來,但Developer往往會依自己的經驗判斷:『這樣改應該不會有差吧?』,然而錯誤就往往出現在這種想法上,這個新的zip,已經跟我剛剛測試過的zip內容並非100%的相同了,有差異,就可能有不同的結果產生,但Developer又跟你說,這個就是剛剛的zip,一模一樣,你要不要相信他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開始就不接受Developer的提議,請他務必依循標準流程,讓測試的結果能真的落實,避免後續的麻煩。
本文不談測試方法,但談流程,一般來說我們要有工具與標準流程,工具協助我們進行建置、打包、版更的動作,標準流程協助我們依循正確的程序把工作完成,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相信我們在Production的程式是可以正常被執行的。
能相信的只有測試過的程式。
游舒帆 (gipi) 探索原力Co-founder,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離開職場後創辦探索原力,致力於協助青少年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認為教育與組織育才其實息息相關,都是在為未來儲備能量,2018年起成立為期一年的專題課程《職涯躍升的關鍵24堂課》,為培養台灣未來的領袖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