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的 O 株確診者的居家照護並與之共存的分享記 - V

防雷警告:
本文是個人經歷狀況分享,採小說紀錄方式撰寫。

而每個人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與遭遇的狀況,皆可能會因時間、地點或區域而有所不同而不同,請讀者自己審慎參考與評估之。

 

備齊所需的相關物資後,再次回到住處立即針對除了紅色區域外的所有區域的開:

大…清…消

可暫時成為無生物活動的密閉空間之處,就將 UVC 紫外燈拿去每個區域輪流放置,照射消毒 15 ~ 30 分鐘不等,而針對無法密閉的空間與物品/體,就使用酒精棉巾進行擦拭清消。

而由於先前就考慮到喵皇的活動因素,不適合針對空間進行消毒水與酒精的噴灑,在疫情的第一年還會一包一包在購置日常用品時順便買,後來發現還是直接大量購買比較便宜,於去年時就添購過 12 包裝的份量來使用。

截至 6/2 女主解隔時住處中還有剩餘的酒精棉巾 12 包

 

在使用將完畢前看看疫情,仍是隨時處於蠢蠢欲動風雨欲來的感覺,就在年初的某次機遇下就直接在電商上直接購入了 "24 包裝/箱" 酒精棉巾,一直陸續地使用到現在。

後續在居隔期間若有要接觸 "一段" 時間未曾使用過的物品前,若是無法清洗的,也就都會用酒精棉巾進行擦拭清消就是。


 

這次回到住處後會啟動 "大…清…消" 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接下來我會有將近五天的時間會全天候待住處,以整備女主的日常飲食所需及密切觀察病況發展。

 

先前兩天女主的自主隔離時的飲食皆以速成為主,在晚上就寢前洗好米放到電子鍋中,預定的傍晚時間啟動進行煮飯。

當然…有飯而已當然不行,於是皆會先準備好的可簡單微波加熱的料理包給女主。

隨時想來上一頓好飯又懶的料理時的居家常備速成料理包。


由於晚餐時間因為我皆因執行 "工作" 任務還未能回到住處,準備這樣女主也能自行盛飯後淋上料理包後微波後立即食用。

 

早餐或午餐女主則可選擇前一天我外出回住處前有先 "順路" 購回的麵包,或是添購日常所需時會就會多買一點,囤在冰箱中常備的冷凍米漢堡來解決,看女主自己當天的狀況自行決定食用。

另外拍攝的照片,女主那兩天自主居隔時的口味更多元可供選擇。


身為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雖然有打三劑疫苗 0 + 7 內只要有快篩陰性兩日內,可因 "上班(勞工)"、"購買生活必備物資"、"看診領藥"…等必要因素外出。

圖片取自 中央通訊社 新聞報導


但自我仍是秉持著能與外界少接觸就少接觸,盡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但保持隨時警惕(監測)健康狀況的作戰最高指導原則,來進行 0 + 7 + 7 的自防、自監…的特別防疫行動。

 

當然,無論是女主(確診→居家照護者)與密切接觸者(自主防疫者),真有出現身體健康上的問題與不適,必然都要趕緊進行所需的專業醫療求援的。

(也幸好到女主解隔為止都沒有需要使用到🌝)

 

 

所以,先來盤點一下

冰箱裡的食材 Check:

本來就有之存糧沒有額外添購。
本來就有之存糧沒有額外添購
感謝南部家人使用 PX 購幫忙購置送達的新鮮蔬菜(完全 0 接觸),另有胡蘿蔔x1、馬鈴薯x2、生雞蛋x6、金針菇x1。

 

長久可放之主糧食 Check:

本來就有之存糧(另有白米真空包1.5KG x 4)沒有額外添購

 

飲品 Check:

感謝南部家人使用 PX 購幫忙購置送達的冷藏飲品 x8 (過程完全 0 接觸)。

 

零嘴 Check:

本來就有之存糧沒有額外添購。

 

恩…所以結論是只要基礎設施(水力、瓦斯、電力、網路…等)不出錯,其挑戰就是要如何弄出一道道料理,能給女主與自己,吃得飽又吃得好,順利的健康活下來。

料理紀錄 1-1
料理紀錄 1-2 (送入隔離區)
料理紀錄 2-1
料理紀錄 2-2 (送入隔離區)

 

自己則是於乾淨綠區進行飲食。

吃飯時用 "視訊" 一起共餐。

 

恩…雖然有各項家電產品的輔助,但說真的 "煮飯" 這檔事還是很令人頭疼🤦‍♂️🤦‍♂️🤦‍♂️
(平常大多都是 女主 看心情去料理食物,我只要 "負責" 吃完它們與後續清潔即可)

 

繼續觀看 "下一回" …


 


I'm a Microsoft MVP - Developer Technologies (From 2015 ~).
 

MVP_Logo



I focu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Xamarin Technology, Azure, Mobile DevOps, and Microsoft EM+S.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m, welcome to my website:
https://jamestsai.tw 


本部落格文章之圖片相關後製處理皆透過 Techsmith 公司 所贊助其授權使用之 "Snagit" 與 "Snagit Editor" 軟體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