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書]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動機 & 團隊

總是有人事半功倍,總是有人事倍功半,總是有人有用不完的精力,總是有人有時間持續精進,到底是為什麼?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這本書裡蘊含很多敏捷、精實的精神與實際的例子,是我很喜歡的書之一。其實英文書名《Smarter Faster Better:The Secrets of Being Productive in Life and Business》更貼切,不只是工作,而是生活也可以套用這樣的精神。

花了 15 分鐘的閱讀時間,遛了一下這本書提到怎麼引發每個人心裡動機的部分,這篇文章簡要整理一下自己的心得與摘要。

何謂遛書
想要試試看不要那麼嚴肅的看書嗎?看書也可以輕鬆愉快。有系統有計畫地讀書,是從頭讀到尾。而遛書是隨心所欲翻開自己想讀的書,然後讀 15 分鐘,把記得的關鍵字與片段摘要下來,整理一下,再補充一些個人在此時此刻的想法與見解就可以了。

遛書可以很隨興,15 分鐘的閱讀時間可以在每一天被簡易的落實,要求不嚴格,重點還是在此時此刻自己的發現與心得。

有興趣遛遛書或看別人遛書心得的朋友們,歡迎你們一起加入 Facebook 遛書幫 社團

遛書心得

我們關注新科技時弄錯重點,我們想靠工具提升生產力,弄出一堆電子產品、應用程式、追蹤待辦的複雜檔案系統。

如果生產力真的跟著科技的進步在提升,那為什麼我們的知識工作沒有更快完成,只是弄得更複雜、壓力更大。導入那堆電子化工具,看起來有效率,但真正的實效呢?有沒有可能回歸人性的本質,可以更加激勵大家的生產力跟士氣?是否我們落入了只追求「自我滿足」,而忘了原本該前往的目的地在哪

人類的動機,來自於對自身的掌控權,不管自己能決定的東西有沒有太大意義,能自己決定事情,就能帶來一些幸福感。人性習慣避免自打嘴巴,自然對自己做的決定就擁有較高的動機。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寫道:每一個選擇,不管是多小的選擇,都會讓人覺得自己可以作主,可以靠自己完成事情。

在實務上,我們鼓勵團隊為自己的團隊命名,為專案命名,為會議室命名,甚至為每一個 sprint 命名,團隊自己決定想要的開會時間,自己動手佈置工作環境,自己定義團隊規範與公約,這些都能促發一些自己做決定所帶來的微妙動機,就像個火種,即使無法成為熊熊火焰,卻是燃起整個士氣的希望根源。

記得,多點機會讓大家可以為自己做決定,他們就有動力,就達成自走砲的基本要件。

研究人員德嘉多表示:碰上高速公路塞車、卡在車陣時,如果前方可以下交流道,雖然明明知道下去之後,得花更多時間才能到家,但為什麼就是很想下去?

答案是我們的大腦在興奮,有機會做主了!我們回家的速度不會變快,但感覺會比較爽,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可以決定,車要怎麼開!

爽,就是最好的激勵!

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就像戰場一直在變,如果海軍陸戰隊只能靠服從命令跟一成不變的練習,很難達成任務,因為他們通常得靠自己臨場決定現場最佳策略。

這跟豐田的看板方法、精實精神相通,第一線的作業員有權力決定是否暫停生產線,有權力決定該用什麼方式解決眼前的問題(即使是 call help),給他們權利自己做決定,他們就會為自己負責

反觀其他傳統產業,事事請示,事事留紀錄只為了保護自己釐清責任,其實只是不想負責任

營造團隊、環境的安全感,是讓大家安心自主做決定的另一要項。如果無法安心做決定,不被允許犯錯,那最後就只會促使大家「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沒人願意主動說真話,主動動手做事。

團隊安全感很大一塊來自於主管。如同之前一句有趣但重要的話:「主管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不是嘴巴,而是肩膀。」

動機還有一個重要來源是,為行動賦予意義。當自己想要達成、完成某件事,是為了某個目的,當徬徨迷惘時,就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事,就能找回自己的道路。

最後,要怎麼讓大家能有機會開始自己做決定,發現原來自己可以為自己決定?

可以把大家放在能練習掌握自己行動、計畫的安全環境,透過引導與開放性的發問,讓大家面對自己的想法,願意說出來,願意嘗試,願意真實地面對真實,當大腦養成習慣,就回不去了。

Coding dojo 也是同樣的概念,只有安全了,才能釋放完整的自我,才能面對真實。

補充

  1.  Daniel Pink 關於 Motivation 的 Autonomy(自主), Mastery(技能成長) & Purpose(目的與意義) 論

 

一張紙整理術心得手稿


blog 與課程更新內容,請前往新站位置:http://tdd.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