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做專案的重點有哪些

專案管理

專案要做的重要事項?

  1. 事先要做什麼
  2. 行動前先設想怎麼做、做什麼
  3. 怎麼把一個大的任務細化拆解小任務
  4. 每一件事情要有負責人
  5. 漸進明細,逐步前進
  6. 過程的管理不可缺
  7. 有開始有結束-結束也會有總結

事先做什麼?

最常見的就是一個專案或是系統需求項目丟下來,搞不清楚要做什麼,事先做什麼,需求分析做一做,開發做一做,沒有計畫或方向,是一個滿危險狀況,筆者認為,行軍打仗也是要進行,資源準備以及平常的軍

事演練。

有當過兵的人一定都知道,在和平時代狀況,也是要跑日常戰備任務,也就是說平常都是排定計畫,演練,但一旦遇到變化或是戰爭到來的時候,平常的演練就會派上用場。

也就是說在還沒打仗以前,最基本的會做會有,例如:日常操課、戰備操演、下基地、軍事演習、後勤作業、保養裝備…等!

這個如果在對照之前寫上一篇文章寫的專案項目,筆者會定義拆成四個階段:

  1. 需求分析梳理
  2. 功能開發
  3. 測試
  4. 上線作業

上述這些階段,也就是說你已經知道你一定會做這些事情,這些就可以列出來了。

行動前先設想怎麼做、做什麼

從上述這四個階段,列出來的時候,上級都會要你我要整個專案的時程…

長官:張三、可以把整個專案時程列給我嗎?

張三:….好….(OS:這怎麼抓阿,我不會抓阿…時程會估不準…為什麼要估阿???)

首先剖析這個情境來看,為什麼張三會如此抗拒呢?

首先我們要從角色立場去看:

主管會遇到的問題

  1. 本身管的專案這麼多
  2. 沒辦法一一每個專案都過濾
  3. 沒辦法每個專案細化,因為實作的人是最了解細化,也是最清楚實作,要花多少時間

主管的職責是在於所有專案的管理和掌控,無法每一個專案都能夠細化參與,必須透過底下的人回報和協助

為什麼? 光開會雜事都忙不完了…

再來張三的角色是基層RD狀況

  1. 軟體開發是屬於動態
  2. 對專案認知是屬於瀑布模式,希望能夠需求固定
  3. 已知道做軟體專案是學習,無法準確估算時程

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要把項目要把任務部分,通通列出來,並開始排序和掌握,因為軟體專案是動態,更因為動態所以才要管理,同時一旦出現變化就要找對應並回報,還要能夠掌握風險

至少在這邊你已經知道

  1. 需求分析部分:可能會做功能的需求梳理與規則
  2. 開發部分:會有一個功能會分別有UI與API串接、API開發、開發者測試
  3. 測試部分:使用者測試。
  4. 上線:上線部屬作業與結案。

在做專案的時候沒有一個計劃出來狀況下,發現做的狀況不對,沒有計畫狀況下,沒有把上述的東西列出來,代價就是會失控,同時張三跟長官都沒辦法掌握。

怎麼把一個大的任務細化拆解小任務

一個項目或是任務非常大的時候,通常都比較複雜無法量化出來,當無法量化的狀況下,就要由大拆小,小到能夠量化出來去推估與估算。

每一件事情要有負責人

任務一定要有一個負責人,任務有負責人,是為了讓人員能夠參與工作,筆者認為計畫一旦出來,有參與者,就應該要讓任務負責人能夠一起進行參與計畫。

漸進明細,逐步前進

整個專案任務一旦進行,啟動,就依照計畫去進行作戰,每週的討論或是開會來討論整個明細過程是否有按照計畫進行,如果計畫有問題,可以大家一起想辦法怎麼推進和解決問題,調整策略跟戰術,讓計畫能夠逐步推進,當然也會隨者任務了解,也會越來越清晰和想法誕生。

過程管理,不可缺

過程管理,不可缺意思是筆者先前進行專案的時候,筆者認為過程的管理不是只有PM有責任,底下的RD被指派到的任務也是有責任,也是自我管理,透過計畫訂出來之後,可以經過討論來調整,過程管理中來改善和調度,因為計畫明確出來之後,就可以按照計畫中執行,若遇到困難,也可以彼此討論,或是臨時調度或是投入,把任務完成,過程管理是屬於動態,而不是靜態。

最後不想被管理的人,永遠無法管理別人。 就算錯誤,也知道怎麼死。 從另一個角度看,不想被管理的人,永遠無法管理別人。 將來自己有可能成為管理者,自己也要慢慢建構能有自己管理的方式。 但是不去嘗試去做,怎麼教人家對吧?

有開始有結束-結束也會有總結

一個專案它是有開始,終究也會有結束的時刻,不可能沒結束,在結束的時候,可以透過在做專案項目能夠獲得到什麼,覺得下次再進行的時候,哪邊可以更好,在未來的任務進行可以持續改進。

老E隨手寫